喜歡這篇文章嗎?
2007年10月份,好友Marcelo Morales在他阿姨家的後花園發現了蜂鳥築巢,Leandro Cheng跟幾位朋友也開始紀錄蜂鳥從孵蛋,破殼到餵食的過程,很可惜沒有拍到幼鳥離巢的那一剎那。
那段時間,每隔幾天就開著數十公里的車子去拍攝,拍攝蜂鳥需要相當的耐心與毅力,除了要躲起來拍攝,等待大約一小時回來一次,每次回來不到一分鐘的快門時機,還要忍受蚊蠅的騷擾。
西文名稱: Picaflor Común。
中文名稱: 輝腹翠蜂鳥。
學名: Chlorostilbon aureoventris。
英文名稱: Glittering-bellied Emerald。
拍攝地點: 介於Jáuregui與Cortinez之間, Luján, Buenos Aires, Argentina.
01 - 05: 拍攝於2007-10-27
01
這個時候最好拍,因為母鳥穩如泰山,身體不動一下。
02
來了一隻螞蟻,母鳥對那隻黑螞蟻似乎很有興趣。
03
母鳥有點累了,揮揮翅膀,伸伸懶腰。
04
母鳥快飛起來準備出去蹓達一下。
05
母鳥飛到枝頭整理羽毛。
06 - 12: 拍攝於2007-11-11
06
兩隻幼鳥已經孵化出來。
07
媽媽回來了。
08
開始餵食了。
每隔約一個小時的等待,回來餵食的時間不到一分鐘。
09
幼鳥的嘴在逆光下變得有點半透明。
10
另一種光源下的拍攝,慢速度使得母鳥及幼鳥都有移動的痕跡。
11
那時候的快門速度為1/13。
12
母鳥的頭因快速前後餵食而移動,鳥巢也因為風吹而有所移動。
13 - 19: 拍攝於2007-11-14
13
上次拍靜止的餵鳥不過癮,後來再去拍一次動態的。
14
母鳥飛行的路線相當難掌握。
15
這張真合作,停在正前方。
16
這次蜂鳥媽媽停在正前方。
17
18
這張是困難度最高的一張,幼鳥"挫賽"撇條的一剎那,噴出來的糞便在逆光下相當明顯。
19
幼鳥開始練習飛行,隨時準備展翅高飛。
根據線民回報,兩天後兩隻幼鳥離巢,之後再也沒有回到鳥巢,Leandro的拍攝工作也"暫時"告一段落。
20 - 37: 拍攝於2007-12-25
之前提到"Leandro的拍攝工作也暫時告一段落",是因為12月份有一隻蜂鳥在同一個鳥巢築巢,並把巢壁加高一點。
12月25日聖誕節,是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日,只有攝影狂熱份子才會選那天去拍生態。
再次回到鳥巢附近,在那裡等了三個多小時,拍了三次餵食的畫面,除了第一次是陰天外,第二次跟第三次的背景都有礙眼的光斑
20
21
22
23
24
25
26
Marcelo的食指,拿來當作蜂鳥大小比例的參考。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這一系列的蜂鳥圖片到此結束,下次不知道要等到那時候才有機會再拍一次?
未縮圖版: http://www.leandrocheng.com/35352376363456240165303402341321270214502510438263.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