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篇文章嗎?
Platypod腳架板
冼鏡光
October 7, 2018上線
上一篇介紹了KUVRD通用鏡頭蓋、並且提到這個産品固然噱頭多多但卻不怎麼實用的原因,接著這一篇我們談一個叫做Platypod(見Platypod的網站)的腳架板。其實叫這項產品做腳架板並不十分貼切,因為它是用來取代腳架的一塊金屬板。我用了一段時間覺得實在方便,所以在此地記下一點心得提供給同好參考。請注意一點,此地介紹的產品都是自己購買、自己用過的心得,並非向廠商借用或索取、也不是廠商的廣告;寫這個部落格十年來,從來不向廠商索取任何器材、也不為廠商做任何廣告。
Platypod最明顯而且最原始的用途,就是提供一個非常方便的低角度拍攝配件,那是兩年多前的Platypod Pro,我沒買它因為對我效用不大。然後,新型的Platypod Ultra出來了,看起來好用馬上買了一個,一個月不到又買了個大的Platypod Max。這篇文章為各位介紹這兩塊板子。
Platypod Ultra
Platypod Ultra的包裝是一個白色的盒子,上頭印的黑色圖案就是Platypod Ultra的造型。
盒子打開來後如下,黑色金屬板是Platypod Ultra,它上頭紅色的是一條20英吋長1英吋寬的帶子,我們後面再解釋。把板子和它下方的墊子拿出來後就會看到配件,這是下面的第二張照片。
總之,盒子裡頭就是這四樣配件。左下角是Platypod Ultra本身,上方是一條寛帶可以把Ultra綁在柱子或其它物件上,右方中間是一個扣環、方便把Ultra扣在譬如腰帶或相機包上方便帶著走,右下方的紅色小包包中是四根長螺絲(見第二張照片)、可以裝在Ultra上以便在不平坦的表面上使用。
下面是Ultra(長約13公分、寛約9公分),上頭有許多小符號。在Ultra字樣下方有個腳架雲台的符號、它下方有一個用塑膠套著的地方就是裝雲台的3/8英吋螺絲,使用前請先把這個塑膠套取下(第二張照片)。
一般而言,用球型雲台配合Platypod是十分理想的,下面三張照片是在Ultra上裝了一個球型雲台的樣子,第四張則是裝了相機。
接著咱們看看其它的功能。在Ultra字樣上方有兩個孔、小孔上頭畫了個腳架,這是裝腳架用的孔、內部是有可以旋轉到腳架座上的螺紋的,小孔和大孔的螺紋分別是1/4英吋和3/8英吋。
在Ultra周圍有五個標了螺絲的孔(見下面第一張照片),這幾個孔用來裝紅色袋子裡頭的螺絲,功能就是讓使用人透過調整螺絲的長度使Ultra可以固定在不平坦的表面上、而且保持Ultra水平(第二張照片)。第三張照片是一個使用例子。
在Ultra左右側各有一個長度約5公分多一些的槽(下面第一張照片),讓使用人把那條寛帶子穿過去把Ultra綁在其它物件上(第二張照片),加上球型雲台的助力、相機幾乎可以隨意固定位置拍攝。
Ultra上頭還有三個5/16英吋沒有螺紋、旁邊標了電鑚的孔,這是讓使人用對應直徑的螺絲、固定在某處(譬如牆上、柱上等)用的:
最後,Ultra上還有四處標了扣環的所在(下面第一張照片),這是讓使用人透過盒中所附的扣環裝上背包甚至皮帶上,方便攜帶。
Platypod Max
用過Ultra之後,心中自然會想到用它架大而且重的鏡頭,於是就又買了Platypod Max。下面是它的盒子:
盒子打開就是這樣,裡頭是一個紅袋子和Platypod Max(以下簡稱Max):
下面這張照片中左邊是Max、右邊是Ultra,這樣可以看出兩者的尺寸差異。前面提過,Ultra的尺寸大約是13cm x 9cm,Max則是大不少變成19.8cm x 13.4cm。
下面是Max的照片:
Max頂端圓弧型部位有個標了platypod max的突出部位,這是裝了四根螺絲的地方,向外拔就可以把螺絲抽出來。
這個長方型突起的盒子是可以取下來的,不取下來的話有些大雲台(譬如Gimbal)可能裝不上去。下面照片是把盒子取下後的樣子,我們會看到如何把盒子轉下來的方式(下面照片):用手抓住盒子以逆時針方向旋轉,鬆了之後再向上提起就行了。
Max上的標示和Ultra上的相同,在裝雲台螺絲上方的兩個是有螺紋的孔,這是用來把Max裝上腳架用的:
Max上緣有三個、下緣有兩個螺絲標示,這是用來裝前面提過的四個螺絲用,我們在談Ultra時說過了:
左右兩側各有一道長約5公分的槽,這是用來穿寛帶子把Max綁在支撐物上,但並不像Ultra、這條帶子得另外購買:
左右兩側標了電鑚符號的是兩個沒有螺紋的孔,使用人可以使用合適的螺絲把Max固定在牆上等地方:
最後,頂端還有扣環孔、但Platypod並沒附扣環,好在是Ultra和Max的配件可以互用,對我而言沒有影響。
Max的面積比較大、比較合適配較大較重的鏡頭,對這些鏡頭而言一個Gimbal雲台最好用。下面三張照片是把一個Gitzo生產的Gimbal雲台裝上Max的樣子;請注意,那個有四顆螺絲的盒子已經取下了,要不然它就會卡住Gimbal雲台。
一些應用例
Ultra比較小,自然比較適合配較輕的相機和鏡頭。下面照片是把一個8.5公斤重的Carl Zeiss Jena Spiegelobjektiv 500mm f/4反射鏡頭透過一個球型雲台裝上Ultra的樣子;用起來還好,但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這是我想買Max的念頭。
我也常把手機透過球型雲台和Ultra配合、並且把它放在地上用藍牙無線遙控拍攝院子裡頭的小動物。下面就是把iPhone X放在地面上、使用手機的2X鏡頭對著小花粟鼠住的洞口放的一把葵花子,等着小花粟鼠出洞吃東西時拍攝。照片都裁切過、但沒有後製。
不過Platypod也不是完全沒有使用上的限制。上面看過的小花粟鼠正在為過冬而挖洞,從地下弄出一大堆土。於是我想了想,就把一個魚眼鏡頭裝上手機拍攝。問題來了,在正常裝法下,雲台應該在後方,但是魚眼鏡頭會拍到Platypod,當然只好反過來裝,然而這樣整組器材就會前傾而倒地,所以只好在Platypod Ultra後面用一個石頭壓住(下面第一張照片),照片中的魚眼鏡頭是Nikon FC-E9。
Max就可以用來裝比較大比較重的器材。我用另一個很重很大的鏡頭做例子,這是重達13.6公斤的Carl Zeiss Jena Spiegelobjektiv 1000mm f/5.6反射鏡頭。下面兩張照片是把這個鏡頭透過一個球型雲台放在Max上頭,還是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但是用Max還是夠穩的,問題是調整一個又重又大鏡頭的指向在球型雲台上實在有點困難、常常得抱著鏡頭同時調整球型雲台,很不方便。
因為Max足夠穩,所以我把球型雲台換成Gitzo的Gimbal雲台。然而,因為鏡頭的直徑過於龐大、大過Gimbal雲台所能提供的寛度,所以裝鏡頭的座必須提高、高到幾乎到達頂點才能把鏡頭裝上去,這就是下面照片所展示的結果。桌上的相機是Sony A7II、上面裝的是俄製3M-7K 300mm f/5.6反射鏡頭。
以下是兩組這個組合拍攝的照片。有一點得提出來,這些照片都有暗角,成因是我的轉接環有點問題,日後會換個接環再試一次。這兩組照片各有三張,第一張是用Sony A7II拍攝的全景,第二和第三張分別是原照片中央和左方的裁切。第一組鐵橋景距拍攝地點是800公尺多些,第二組則是600多公尺。從裁切可以看出這個1960到1970年代東德Zeiss生產的1000mm f/5.6反射鏡頭的品質。
那麼,Max加Gimbal使用起來又如何呢?我發現,Max的大小還好也還穩,鏡頭指向沒多大問題、然而當鏡頭指向和Max長的方向大約成90度上下時就可能不十分穩了。不論如何,Max加Gimbal還不是十分理想,所以我還得繼續找合適的器材(目前已經找到了,但還沒有實際拍攝)。
Platypod Multi配件
Platypod提供一些和Ultra以及Max相容的配件。下面是Multi包裝的正面和反面,包裝上指出Ultra和Max都適用:
打開包裝後就是下面的五個小配件,左邊是個紅色的配件袋,上方是一條長36英吋(約91公分)寬1.5英吋(約3.8公分)的帶子、我們在介紹Ultra時講過(但是Max沒附帶子,所以得另購),下方的黑色長方型是個(塑料)防滑板、方便把Ultra或Max放在上頭避免滑動(第二張照片)。
中間右邊的是一個厚度為0.5英吋(約1.27公分)直徑為1.5英吋的金屬墊(riser),它的功用就是把各配件從Ultra的底座墊高0.5英吋。這個金屬墊底部有3/8英吋的陰螺紋以便裝上Ultra或Max或任何有3/8英吋的螺絲上頭,上面則是1/4英吋的螺絲頭。下面第一張照片是金屬墊和Ultra,第二張則是把金屬墊裝在Ultra上。
前面各配件照片中,中間左邊是一個高3英吋(約7.6公分)的金屬筒(spigot),這是一個一邊有1/4英吋(大多數相機和配件的螺紋尺寸)、另一邊是較大的3/8英吋,兩者都是陰螺紋,它可以拿來裝棚燈、反光傘的接頭等等。下面第一張照片是這個筒子和Ultra,第二張照片是裝在Ultra上。
大多數棚燈的燈架中會有一個像下面照片中金色的配件,它兩頭各有1/4英吋和3/8英吋的螺絲頭,透過這個配件的1/4英吋螺絲可以裝入Platypod的配件、另一端則放到反光傘座中(第二張照片),於是反光傘座另一端的同樣配件就可以裝閃光燈了。要注意的,一般給相機用的閃光燈未必有腳架孔,所以可能得加一個底座。還有,Ultra太小,很難裝反光傘,所以用Max好些;然而,對大型反光傘和柔光罩而言,Max可能撐不住,所以安裝時要特別小心,除非Ultra或Max是釘在牆上。
包裝後面的卡紙的一面有如何使用的簡單說明:
一些想法
前面介紹了Platypod Ultra和Max、以及一些個人試過的使用方式。一般而言,Ultra適合配小型機種和手機等等,自拍或是把相機放在不平坦表面都相當稱職,放在地面上以低角度拍攝更是方便,前面用手機的拍小動物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另一方面,比較重而且比較大的器材恐怕就得用Max了;雲台方面,我覺得對比較重的長焦距鏡頭而言,Gimbal雲台比球型雲台好用,缺點是沒有和鏡頭垂直方向的旋轉(除非鏡頭有此機制),然而在指向的靈活度上卻大大提升。前面提過Max透過一個Gimbal雲台裝一個13公斤的鏡頭仍然相當靈活的例子。
在Platypod Multi方面,我覺得那條寛帶子和金屬墊最有用,那塊防滑墊和和裝燈具的筒子從來沒真正用過,所以也就沒什麽心得。
總而言之,如果您的相機和配件不大也不重,Ultra最好用而且不必買Multi,不過您得買一個球型雲台。大鏡頭的話,當然就得用Max,若常得把Max綁在什麼地方拍攝,就加買Multi吧!說老實話,我真的是希望Max的盒子中有Multi的寛帶子的,這樣就不必買Multi了。另外,那根裝燈具的筒子也可以做得更多樣性些,譬如加一個下頭有1/4英吋螺絲的閃光燈冷靴座等等,因為在外頭拍攝時用棚燈的機會小而用一般閃光燈的機會大。
未經本人同意,請勿轉載轉貼本文任何片段,請尊重智慧財產(著作)權
引用方式:冼鏡光,Platypod腳架板,DCView.com達人部落格(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ADwIbQxoAD4GYQ%3D%3D)
喜歡這篇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