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iss Ikon Contaflex大系 (四): Contaflex Super(1959)
冼鏡光
August 19, 2010上線
我們介紹過Contaflex I/II、Contaflex III/IV和Contaflex Rapid,本篇接著討論Contaflex Super。以前提過Contaflex Rapid是Contaflex系列的中繼點,它承襲了Contaflex I到IV的基本特性並且加上一些往後機型獨有的功能,但卻沒有測光表。下一台Contaflex是Contaflex Super,它在1959年推出,代表新世代的開始(Zeiss Ikon習慣用Super表示更好的改良機型);Super有相當先進、和快門速度與光圈連動的內建測光表,使用人轉動測光轉盤把指針調到中央位置的同時,相機就跟著定好快門速度和光圈f值。當時只有同時推出的Voigtländer Bessamatic有類似功能,而日系機種還是使用外掛式測光表;不但如此,Contaflex和Bessamatic的測光作業方式多多少少都成為後來模仿的對象。
在SLR歷史上,1959年是很重要也是很豐收的一年。除了Contaflex Super和Voigtländer Bessamatic之外,Zeiss Ikon還推出了集當時科技之大成的Contarex(俗稱獨眼龍,見下面照片);日系的名機也在1959年出現,這是Nikon的第一台SLR:Nikon F,以及Canon同年推出的(但卻是失敗)的Canonflex。在1959之前,Pentax的機型在市場上略有聲望,但真正挑戰德系機種的卻是Nikon F,雖然Nikon F和Contarex相比還是略遜一籌(特別是鏡頭品質上),所以說1959年是日系機型抬頭的開始並不為過。
Contaflex Super的地位在Contaflex系列中標示了新的開始,除了Super(New)之外,Super B、Super BC和S都有內建連動測光表,而且Super BC和S都是TTL測光。這一篇談的是Contaflex後期Super系列的第一台Contaflex Super,因為Contaflex Super是從Contaflex Rapid加上測光表而來,本文主要只談論Contaflex Super有、而Contaflex Rapid無的測光部份,其它細節請看Contaflex Rapid的介紹。
機身
下面是Contaflex Super機身正面的兩張照片。從照片立刻會發現原本在稜鏡部位前方的Contaflex字樣被一片長方形玻璃取代,而改刻到鏡頭前方的環上,和Contaflex Rapid一樣仍然用花體字。玻璃後方是測光表(所以不是TTL測光),在此之前有測光表的機種Contaflex II和IV都裝在機身左側(鏡頭朝前)、也就是照片的右側。第二個重要的差異是原本裝測光表的地方換成一個轉盤,這是測光轉盤。Contaflex Super因為有測光轉盤,它變成所有Contaflex系列中造型最獨特的一型;換句話說,只要看到這個轉盤,就可以肯定是Contaflex Super!
除了測光部份之外,Contaflex Super和Contaflex Rapid的機身結構和造型沒有差異(Rapid沒有測光表),Super有上片扳手、可以用機背、使用相同的交換鏡頭(Pro-Tessar 35mm f/4、Pro-Tessar 85mm f/4、Pro-Tessar M 1:1)、相同的立體攝影設備Staritar-B、同樣的濾鏡等等。Super的觀景窗倒是和Rapid的不太一樣(見下面照片),在此之前的觀景窗內圈是圓的,Super則加上擋片變成長方形。
鏡頭
Contaflex Super的鏡頭仍舊是Tessar 50mm f/2.8,下面是鏡頭前方的照片,鏡頭上方標了花體Contaflex字樣,下方則是葉片快門的型號Synchro-Compur。
下面的照片是鏡頭上方。最靠近機身的黑環是對焦環,左右兩個銀色的突起是方便轉對焦環用。對焦環前面標了光圈f值的銀環是景深表尺,再上去是光圈環,最前面是左右各有一片黑色突起的快門速度環、B快門左方的值是秒(4表示4秒)、右邊的是比1秒快的快門速度(4表示1/4秒)。要注意的是,Super的光圈環是和快門速度環連動的,轉快門速度環時光圈環以反方向旋轉,和鏡頭最前方標示三角形對齊的快門速度和光圈f值就是拍攝用的參數;另外,光圈環不能獨立轉動,所以Super可以說是用快門先決模式。
鏡筒右側(鏡頭向前)下方有一個可以向鏡筒內推的金屬片(見下面照片),把它推入鏡筒並且按住才能選擇閃光燈模式(見下文),照片中還可以看到方便轉快門速度環的黑色突起。
和以前Contaflex各型一樣,Super支援閃光燈的X和M模式,下面照片是選擇用的扳手,V是自拍用。Contaflex Super和它之前各型雖然有閃光燈座,但座上卻沒有觸發接點,所以閃光燈得用同步線和機身相連,下面照片右下角部位可以看到閃光燈同步線的插孔,這是和Rapid一樣的。
測光
Contaflex Super的測光系統在1959年時是非常先進的,它有內建非TTL測光表並且和曝光系統連動、支援非自動的快門先決曝光。下面照片是Super的測光表(左上玻璃後方)和測光轉盤(右下角):
測光的操作全在測光轉盤上。首先定好底片的敏感度:把中央部份壓到底並且按住、再轉有齒的外環讓三角形對正底片的敏感度;下面照片中是定在ASA 100的位置。除了三角形之外還有2X和4X兩個標示,這是濾鏡因子、表示要增加兩倍(一級)或四倍(兩級)曝光;好比說,如果裝了一個會掉一級光圈的濾鏡(或者是35mm或85mm鏡頭把最大光圈從f/2.8變成f/4),於是就用2X對正敏感度值。當然,取下這些配件時就得把敏感度調回原來的值。
機頂左側有一個標了黄色箭頭的小窗,窗內刻了一個小圓圈還有一根會上下移動的指針。在測光轉盤旁邊有一個小窗(見上面照片黄框所在),光線從該處進入把指針投射到觀景窗右綠,所以機頂的小窗和觀景窗右緣都同時會看到指針移動。
測光的第一步是先用快門速度環定出一個可能期望使用的快門速度,把相機對著被攝體,同時轉動測光轉盤把指針轉到小圓圈中央。轉測光轉盤的同時會帶動快門速度環和光圈環以相反方向轉動,指針到達中央小圓圈上方時快門速度環和光圈環上對應的值就是測光得來的讀數。如果得來的光圈f值和快門速度組合不符所需,轉快門速度環可以得到曝光效果相同的其它光圈f值和快門速度組合。如果轉測光轉盤時無法把指針放在圓圈中央,就得另選一個快門速度再測一次。事實上,指針在圓圈下方(靠近機背)表示曝光不足,再測時得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反之,指針在圓圈上方(靠近鏡頭)表示曝光過度,再測時得用較快的快門速度。因為觀景窗也有相同的指針,測光也可以透過觀景窗進行,把指針調到中央缺口處就行了,在測光時不妨先上片把反光鏡降下來以使可以看到景物、方便構圖。
Contaflex Super的測光系統雖然操作方式並非後來SLR上常見的做法,但是機身和觀景窗可以看到測光指針卻是後來不少機型採用的方式。由於1959年時電子技術還沒出現,自動曝光還要多等幾年,但是Super以先選快門速度方式配合連動的測光表就已經有了快門先決的樣子。
小結
Contaflex Super是Super系列的第一台,有了和快門速度與光圈連動的測光表,其它功能和Contaflex Rapid相同。Super之後,Zeiss Ikon在1962年推出Super B、1964年推出Super的化簡版Super(New)、1965年推出更先進的TTL測光版Super BC(後來把名稱改為S);雖然1967年推出Contaflex 126,但這不是135底片機種、不在本系列的探討範圍。所以,講完Contaflex Super之後,本系列也近尾聲了。
下面是Contaflex Super在SLR發展史上的地位:
下面是Contaflex Super的簡單規格:
下一篇我們要談Contaflex Super B和相關機型。
未經本人同意,請勿轉載轉貼本文任何片段,請尊重智慧財產(著作)權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氣:153520
│回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