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篇文章嗎?
第五章 探索原始經文: 方法與發現
除了辨別修改的內容之外, 還原最早的文本真不是件輕鬆的事. 這一章會介紹學者專家們要如何判斷被更動的內容… 這兒用三個比較重大的異動而且對後世影響很深的例子來說明.
100
PA02107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基本上經文鑑別學者有一套方法從眾多的經文異文中選擇經文, 這論証基礎可分為外部証據和內部証據二種. 外部證據首先要檢視不同異文版本, 再來判斷這些抄本可信嗎? 最後再說明它們可信或不可信的理由何在? 這些判斷不可由多數人的決定為依歸, 也不能以最多版本或最古老的抄本為準則, 不一定多數人就是正確, 也不一定最古老的版本就比較精準.
101
PA02104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種說法看起來很簡單, 但是許多事情都超出想像之外. 例如第五世紀和第八世紀的抄本, 不一定第五紀的比較古老, 也許它是從第四紀版本抄來的, 而第八世紀版本則是從第二世紀版本抄來, 所以反而更是古老才對, 這個邏輯式的推理非常有道理, 不過會讓這門學問更加複雜, 更無法做正確判斷.
102
PA02104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內部證據可以分為”內在的可能性”和”抄寫的可能性”二類. 前者會考量到文章內的作者書寫風格, 用詞和神學理論來研判. 後者則是查考抄寫者比較可能創造哪一種經文形式, 愈是簡單好讀的內容, 愈是可能出錯.
103
PA02108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第一個例子是馬可福音1:41 有關一個貧窮痲瘋病人向耶穌求醫治而引起耶穌發怒的故事, “耶穌動了慈心, 就伸手摸他說, 我肯, 你潔淨了吧!
104
PA02104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在這樣的場景中, 悲憫之情是簡單無疑問的, 可是這樣正確的嗎? 在一些其他的抄本中, 耶穌不是動了慈心(splangnistheis), 而是動了怒(orgistheis), 一個是拉丁文一個是希臘文, 可是為什麼在這兒要用動了怒? 這可是天差地遠的不同. 在抄寫經文時, 是從動了慈心變到動了怒還是從動了怒變到動了慈心比較可能? 因此動了怒比較難懂, 反而比較有可能是出自原文.
105
PA02104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我們都知道馬太和路加福音都是參考馬可福音而完成, 所以他們也都有這個故事, 不過他們在這個地方都省略了那個字, 為什麼他們要省略了這個字呢? 他們本來都是要描述耶穌慈悲的形象, 會不會因為原文是”動了怒”, 他們不得其解, 又不能說謊, 所以乾脆就不寫了呢? 這應該是很合理的推敲.
106
PA02108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事實上馬可福音在許多其他的地方也都有對於耶穌生氣的記載, 可是馬太和路加都沒有對這些多加描述. 馬可3:5 耶穌”怒目周圍”看著那些在會堂中… 路加的記載幾乎一模一樣, 可是他移除了耶穌怒氣的部分, 馬太則是把整個故事重新寫過, 其中也是沒有提到怒氣, 是不是後來的抄寫者也會傾向於如此做呢? 反過來看, 當時的馬太和路加是否可以看成馬可福音的抄寫者呢? 那麼他們如果真的對原文做了修改, 是不是這些福音都不可信呢? 當然不是, 這個可以等到最後再來討論!
107
PA02105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馬可福音中, 在耶穌治好這個病人後, 他”嚴厲斥責他”, 並且”將他趕走”, 相對於前面的動了怒比較搭配合理. 這些都是希臘文的直接翻譯也比較不會更改, 反而現在的翻譯或抄寫都會變得比較婉轉, 而且上下文就不太搭配.
108
PA02105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另外, 馬可10:14 耶穌對他的門徒感到惱怒, 因為他們不讓人們帶著小孩前來… 這些生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