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篇文章嗎?
Holy Stone HS510入門級空拍機(GPS、FPV、4K影片、不必註冊)
冼鏡光
September 21, 2021上線
無人/空拍機系列的上一篇機型介紹是Eachine EX5
到目前為止,此地介紹過的無人/空拍機(Snaptain H823H、Potensic A20W、Potensic G58和Eachine EX5)都是輕型(不超過250g)而且不必註冊的機種,所以也都很暢銷、特別是可摺疊的機型更是如此(譬如Eachine EX5)。這些可摺疊的輕型機可以說起源於大疆的Spark,雖然它不能摺疊也不輕,但下一代Mavic Mini卻帶起了可摺疊輕型機的風潮,大疆本身就有Mavic Mini、Mini 2和Mini SE,飛米(小米)有FIMI X8 Mini,Hubsan有Zino Mini Pro(和即將推出的Zino Mini SE),Eachine EX5(此地介紹過),MJX BUGS 19,ZLL RC SG108,Holy Stone HS510等等都是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産品,雖然大疆、飛米和Hubsan的産品價位偏高,但其它較平價的機種都在$200美元上下、而且通常低於$200美元(約$6,000台幣)。
正因為如此,我打算把這些平價可摺疊輕量機種為各位做比較仔細的介紹,提供一些大疆以外的選擇。這一篇我們要聊Holy Stone HS510,一架可摺疊、輕型(不足250g)具4K照片和影片的空拍機。
本文會用到一些名詞,請參看無人/空拍機的常見術語、遙控器/搖桿的操控模式和有向和無向(無頭)飛行模式這三篇文章的說明,此地就不重覆了。
開箱
Holy Stone HS510整組是在一個塑料的收納盒裡頭的,上面標了Holy Stone字樣(見下面照片的右緣):
http://www.cs.mtu.edu/~shene/FORUM/Taiwan-Forum/Drones/010-Holy-Stone-HS510/CASE-01-600.jpg
打開盒子的拉鍊後就像是下面照片那樣,HS510至少有單電池版、和雙電池版,是否還有其它版本就不很清楚了。盒子上方的網袋中還有手冊、可能還有其它零配件。下面第一張照片中看到一個深色紙盒、它上方是遙控器,左方是四個備用螺旋槳、它下方就是空拍機。
下面照片是除了空拍機之外的配件,包含有充電器、USB充電線、備用螺旋槳,和電池。我手上的版本是雙電池版,一個電池在紙盒中、另一個電池裝在空拍機上。
下面是遙控器,中央部位是用紙包住的,紙卷上頭有遙控器和空拍機諸元介紹和下載app的QR。兩根遙桿是用泡棉保護住的,使用之前得取下。
把紙卷和泡棉取下後如下,會發現中央部位有防刮膜,使用前也得取下,因為該處是個LCD顯示器(下面第二張照片)。
東西就這麼多,便宜的飛機不能有太多要求的。
空拍機
Holy Stone HS510是一架非常簡單的空拍機,下面是沒裝電池但摺疊起來的樣子:
下面是機腹,左下角部位是相機,右上角黑色圓圈是光流定位(請看無人/空拍機的常見術語一文的說明)用相機,它旁邊亮的是下視照明燈。
下面第一張照片是機身右側(照片右上角是鏡頭),有五個通風口;第二張照片是機身左側(照片左下角是鏡頭),除了五個通風口之外還有Micro SD卡的槽。在拍攝或錄影時,如果槽中沒有卡,影像和影片會傳回手機上儲存,當然您就得用手機連線飛行了。
下面是機頭,上方是個指示燈,下方是鏡頭。HS5510最大的缺點就是遙控器和app上都不能控制鏡頭的俯仰角度;換言之,在起飛前使用人就得(用手)把鏡頭上下扳動調整角度,一旦昇空就再也沒有調整的機會了。這是我手上若干重量低於250公克的空拍機中唯一不能調整鏡頭仰視角度;不過,因為這架飛機便宜,這是否是個關鍵缺點就是個人的決定了。
下面是機尾,除了通風口外什麼都沒有。
四個支架拉出來後飛機還是不大,因為四個支架都很短。下面兩張照片是支架拉出來後的樣子,第一張沒裝電池、第二張裝了電池。兩張照片中左下角是相機,機頂上方靠機頭的小長方形是飛機的電源開關。
下面四張照片是支架拉出來後機身四側:
最後是機腹:
遙控器
下面是從收納盒中拿出來的遙控器,兩根搖桿是用某種軟海棉樣的筒子保護住的,中間有一圈紙包住、上頭說明空拍機和遙控器的主要諸元:
把那圈紙取下會看到遙控器上的LCD,不過上頭是貼了張貼紙、指出使用前得取下該貼紙,取下後就是LCD了、不過仍然會看到一張保護貼(第二張照片)。
下面第一張照片是遙控器的前方,中央是兩支可以轉出來的天線(第二張照片),照片右邊的按鈕(黃圈處、用右手指按)是打開和關閉機腹燈用,左近的按鍵是起飛降落鍵。
上面照片中央凹進去部份用來拉出手機座,拉出來向上扳如下面照片所示,手機座底部有一片長方形板,得把它向上翻出來擋在遙控器前方,於是手機座就卡入定位了。手機座上方是可以向外拉,以便把手機裝進去的。我用過不少空拍機,它們的遙控器和操作方式只有少數幾種,此地介紹的是我最不喜歡的一種,第一個令我不快的就是手機座設計;把手機裝入手機座時得記住不要讓手機碰到卡在遙控器前方的長方形板,一旦它被手機推離開垂直位置,手機座有可能縮回遙控器。這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問題。
下面是遙控器背面,下方是兩個可以拉出來的短把手,上方的長方形是電池室蓋,它需要兩個AA電池(第二張照片)。
遙控器右側有GPS開關,推到ON時表示使用GPS定位,OFF時則不用(譬如在室內飛行)。
下面第一張照片是遙控器右搖桿附近,右上角是返航鍵、左下角是遙控器電源開關。第二張照片是左搖桿附近,左上角是攝影鍵、右下角是開鎖鍵。
下面是遙控器上的中央部位,大的長方型是LCD顯示器,它的左下角是開鎖鍵、右下角是電源開關。打開遙控器時得按住開鎖鍵、再同時把開關往右撥,把開關往左撥就關掉電源(不必按開鎖鍵)。
電池和充電器
下面是HS510的專用電池,這是個7.6V 、1500mAh、11.4Wh電池,它前面的接點(見第二張照片的左下角)在裝入飛機時得在機頭部位。電池兩邊的按鈕在裝入機身並且下壓時會自動扣在機身上並且固定,把兩個按鈕往內按、電池往上拉就可以從機身中取出。
下面是充電器,一次可以為兩個電池充電。充電器槽內的內側是充電用的接點(第二張照片),充電器一側有USB-C的充電插座(第三張照片)。
下面照片是為兩個電池充電的樣子。USB-C插座的另一側有充電指示燈,當指示燈恆亮時電池充電完成。
準備起飛:使用遙控器
雖然玩空拍機都得用手機或類似器材,但是先學會如何用遙控器連結操作是有其必要的。這些手續不外:飛機和遙控器配對、校正陀螺儀、校正羅盤、搜尋GPS衛星這幾個步驟,我們在下面分開說明,然後在下一節再討論手機連結的手續。
在遙控器上按住屏幕左下角的開鎖鍵,同時把開關往右撥(下面照片),這樣就打開遙控器電源,同時會聽到二次「嗶」聲,而且屏幕上兩邊像鐵軌樣的圖案(第二張照片)會閃動,這兩排圖案是代表訊號的強度。
接著把飛機四根支架拉出來、並且把螺旋槳也撥出來。最後,短按在機頭上方的開關打開電源(下面照片),再把飛機放在平面上,讓機頭向前、人站在飛機正後方。
當聽到遙控器發出長「嗶」聲,而且遙控器上的訊號強度圖示中所有格子都常亮(下面照片),就表示遙控器和飛機配對完成。
起動程序
別忘了飛機得放在水平面上。配對完成,飛機就自動地進入起動程序,為時大約7秒鐘。飛機頭有指示燈(下面照片),若是第一次飛行,這個指示燈是黃色閃動;此後飛行時,指示燈是以紅、綠、黃三種顏色輪流閃動。當遙控器發出「嗶、嗶」兩聲後就表示起動程序完成,指示燈變黃色而常亮。
此地想談談我個人的經驗。這個指示燈在一片不太透明的塑膠面板後頭,在大太陽下根本就不容易分得出綠色和黃色,更何況世界上有多過5%的男性(女性的比例十分低、應該低於1%)有色弱或色盲,最多的比例是紅綠色弱或色盲,所以這些設計工程師們為什麽總是喜歡用可能會干擾至少5%的男性玩家的顏色實在令人費解,用其它顏色或不同形式表示不行嗎?所以,個人的建議是,把飛機放地上、站在飛機正後方,等著「嗶、嗶」這兩聲就好了,根本不要管顏色,要看顏色還得走到飛機前面去呢!
校正羅盤
把遙控器的左右搖桿同時往右下角撥到底(下面照片)再放開,飛機就進入校正羅盤的程序。
這個時候,遙控器屏幕左上角會出現一個十字形而且上下左右各有一個箭號的圖示(羅盤校正圖示),它會緩慢閃動,同時機首的指示燈會顯示黃色並且閃動,表示可以開始校正羅盤。
羅盤校正的第一步是把機身拿起來離地面至少一公尺、並且機身和地面平行,再水平地轉三圈、或者是轉到機頭的燈從閃動的黃色變成閃動的綠色。第二步則是把機身豎著和地面垂直,再以機身爲軸垂直地轉三圈或機首的燈不閃以及LCD上的羅盤校正圖示消失,於是羅盤就校正完成。
前間提過,在大太陽下機首的指示燈的顏色是不太能夠辨認的,所以建議您飛機完成水平轉三圈、垂直轉三圈後,檢查遙控器羅盤校正圖示是否還在,若消失了就表示校正完成;若是還在,不妨重覆水平和垂直旋轉,多轉幾圈是無害的。不少廠牌在完成水平或垂直旋轉時,遙控器都會發出「嗶」聲,為什麼這架空拍機的遙控器省略了這一項呢?十分令人不解。
羅盤校正完後,若機首的燈是不閃的綠色,這表示GPS訊號足夠強,可以使用GPS定位飛行。若機首的燈是不閃的黃色,則表示GPS訊號太弱、不適合GPS飛行。不論GPS強度是否足夠,遙控器下方中央會顯示找到了GPS衛星的個數,通常是至少7顆衛星才能有效地用GPS定位飛行。下面的照片顯示GPS的功能是開著的,而且找到了8顆GPS衛星。
要注意一點,用GPS之前必須得打開GPS功能,它的開關在遙控器右側面(下面照片),得把開關推到ON的位置才會接收GPS訊號。若LCD上GPS上方是顯示是OFF,就表示GPS是關的,若您要用GPS定位飛行(譬如在戶外),記得把右側的開關推到ON的位置。在室內飛行時大多數情況不會找到足夠的GPS訊號,所以記得把右側的開關推到OFF,這個時候飛機會用在機腹尾端的小相機用光流定位方式穩定飛行。
一般而言,縱使是在地面上只找到7或8顆GPS衛星,一旦飛機飛得高之後,找到10多甚至20顆GPS衛星是很常見的。
馬達鎖
起飛前的最後一道手續是把馬達的鎖打開讓馬達轉動。短按遙控器上的開鎖鍵,於是馬達開始轉動飛機可以起飛。飛機降落後,把左搖桿往下撥到底3秒鐘後,馬達會停止轉動,而空拍機就鎖住了。另外,飛機降落後,若15秒內沒有任何動作(譬如起飛),馬達也會自動地鎖住。我的經驗是,在未必平坦的表面上降落時,因為某種未知原因,飛機未必能在降落點安穩停止,這個情況下把左搖桿往下撥並且停在該處3秒、強迫馬達停止轉動是很重要的,要不然飛機可能會翻過來,不少便宜空拍機都有這個問題。
其它LCD上的顯示
遙控器LCD上還有其它有用的資訊,值得您在飛行時隨時留意。首先看訊號強度圖示之間的兩個,左邊一個是飛機電池的電量、目前是100%滿載,右邊是遙控器電量、目前是約50%。LCD下方一排最左邊是距起飛點距離D和高度H,因為目前飛機是在地面上,所以距離D和高度H都是0。中間是GPS是否打開和找到的衛星數,前面已經講過了。最右邊mode是搖桿模式,2表示第二模式(左搖桿控制升降和左右轉,右搖桿控制前進、後退、左平移、右平移,詳情請看遙控器/搖桿的操控模式一文的討論)。mode上方是飛行速度,Holy Stone HS510提供兩種飛行速度:LOW(低速)和HIGH(高速),目前的顯示指出飛機會以高速飛行,新手最好轉用低速LOW,後面再談。
準備起飛:加用手機app
使用手機app飛空拍機是有其必要的,因為飛機會把鏡頭的影像傳回手機上顯示,而且手機上的屏幕能夠顯示更多資訊、提供更多功能。因為我手上只有iPhone,所以只能用iPhone做例子,但相信Android手機的操作應該會十分相像。
Holy Stone HS510的app叫做Ophelia GO,您可以在Apple的App店找得到(下左照片),或是掃描手冊上的QR。找到後、下載並且安裝,不急著用這個app;事實上,您不妨先把遙控器和飛機配對完成,但跳過羅盤校正這一道手續,因為這可以用手機完成、而且還可以做更多。配對完成後進入選擇WiFi網路畫面,再選擇HolyStoneFPV-xxxxxxx這個網路(下右照片),此地xxxxxxx是飛機序列號碼,每架飛機都不同。
WiFi連線完成後點Ophelia GO進入app,您很可能會看到下左的畫面,點下方藍色按鍵(Enter Device)進入控制畫面。在Enter Device下方的Gallery是空拍機拍到並且傳回手機的照片和影片,若飛機上裝了Micro SD卡,卡中也有這些檔案。我是永遠都用記憶卡的,因為這類便宜機型的WiFi圖傳都不十分理想,全部或部分斷線都可能使拍到的結果失真或不連續(影片);事實上,一張16GB或32GB的記憶卡就夠了。右下角Guida...是進入一份簡單app說明的首頁,您不妨看看。
點進入飛機鍵之後會看到上右的畫面。它告訴使用人如何開機、把飛機放在平坦表面等起動程序完成、然後選擇WiFi網路等。若您本文看到此地,所有的就都知道了,點右上角的X離開這個畫面。於是主控畫面出現如下。
因為我們已經把飛機和遙控器連結好,所以這個畫面顯示飛機是由遙控器控制,是在遙控器模式(Remote Control Mode,畫面左上角黃底白字)。個人很不喜歡用手機app控㓡飛行,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因為操控手感上app實在不如遙控器上順暢,所以此地只談遙控器的操控。畫面上緣靠中央的碟形天線右方的11表示飛機找到的GPS衛星的個數,若訊號太弱或個數不足,飛機(在使用GPS時)是不能起飛的,所以得有點耐心等到找到足衛星數目而且訊號夠強,要求起飛時馬達才會轉動、從而起飛。它右邊的兩個圖示分別指出飛機和遙控器目前的剩餘電量,這些資料在遙控器的LCD上邊有;再過來是遙控器和飛機連結的訊號強度,在LCD上就是兩排方格全亮,當訊號減弱(譬如遙控器和飛機之間有障礙物)時亮著的格數就會減少。要注意的是,這是架便宜飛機,不能飛很遠,飛遠了訊號強度就會變弱。
從手機的app也可以進行羅盤校正、甚至於陀螺儀校正。進入app操控畫面之後,這是可以設定參數、校正羅盤和陀螺儀的地方。若您是第一次飛這架飛機,建議您先設定一些參數。點手機屏幕右上角的齒輪進入參數設定畫面,此地可以設定三組參數:安全(Safety)、感應器狀態(Sensor Status)、相機(Camera)。點齒輪後立即進入第一個Safety(安全)畫面(見下面照片),首先可以點選長度的單位,公制(Metric)或英制(Imperial),點選的長度單位用淺藍色顯示。其次是新手模式(Beginner),在這個模式下飛機飛不高也飛不遠,若不想在新手模式下飛行,就把圓點滑到左邊關掉它。
其它四項是設定飛行時的各種距離用的,把圓點左右滑直到見到想要的距離時就停止,點右緣的Default把該項距離定成約定值。要注意的是:您得先關掉新手模式才能更動這些距離。這四項距離自上而下是:繞圈飛行時半徑(Orbit semidiameter),我們稍後會介紹;最遠飛行距離(Max Distance);最高飛行高度(Max Attitude),各個國家對最高飛行高度差不多是400英呎或120公尺;自動返航高度(RTH Attitude),這是飛機在自動返航時的飛行高度,它不能太低(因為怕會撞上障礙物)、但也不能高於上述設定的最高飛行高度。畫面上都有各距離的可設定範圍,範圍中小的那個數就是約定值,所以當app連上飛機後必須改變這些(約定)值,不然在飛行時可能因為高度不夠而撞上障礙物。上面畫面中,度量單位是公制,關了新手模式,繞圈半徑、最遠飛行距離、最高飛行、高度、自動返航高度分別定成5公尺、999公尺、120公尺、50公尺。
點感應器狀態(Sensor Status)則進入羅盤校正和陀螺儀校正的畫面(下面照片)。如果您已經用遙控器校正過羅盤,此地當然不必再做一次,若還沒校正過(每次起飛前都應該做、避免飛機失控),就點左邊標了Geomagnetism Calibration(羅盤校正)下方的Start Calibration。要注意的是,校正時應該遠離磁場金屬(特別是鐵)器具,而且把飛機拿到離地面一公尺高再做校正(誰知道地底下有什麼金屬管線)。下面照片顯示的是飛機水平旋轉(旋轉方向其實並不重要),拿著飛機使機身和地面平行旋轉,一般而言轉不到三圈該圖示就會改變(下面第二張照片),提示把飛機機身變成和地面垂直,再轉最多三圈,圖示中的飛機又會回到水平的狀態,這表示羅盤已經校正完成。
接著,把飛機放回平坦的表面進行陀螺儀校正(Gyro Calibration),這是上面照片中右邊的飛機。點它下方的Start Calibration開始校正,這個時候機首的指示燈會很快閃動,當機首指示燈變成常亮狀態,校正就完成了。
在相機(Camera)畫面的選項不多,見下面照片。第一項Image Pixel是設定影片解析度,這有兩個項目:1080P (60fps),也就是2K影片(畫面解析度1920x1080)並且每秒拍攝60個畫面;另一個是4K (30fps),畫面解析度為3840x2160、每秒拍攝30個畫面。照片中是選擇4K影片。下一個是Size,也就是長寛比,已經固定成16:9、這是由解析度決定的而無法改變。下一個項目是SD Card(記憶卡),檔案格式是MOV影片檔,這也無法改變。最後是Formatted SD Card,您可以點右邊的Format選項把記憶卡格式化。要注意一點,如果機身上沒裝Micro SD卡,照片和影片會傳回手機中儲存。
操作:起飛和降落
在操作方面的第一步是起飛和降落。在起飛前得先短按遙控器左搖桿右下方的開鎖鍵,於是馬達開始轉動、飛機可以起飛。遙控器左前方面板上有標了往上和往下箭頭的鍵(下左照片),這就是起飛降落鍵,按它飛機就起飛離開地面;若飛機在空中,按起飛降落鍵,飛機就原處降落。手機畫面左緣有一個向上箭頭的圖示(下右照片),這是app上的起飛降落鍵;飛機升空後這個圖示變成向下箭頭,點它飛機就原地降落。
一般而言,除非飛機才剛離地,用起飛降落鍵降落恐怕不很合適。譬如說,若飛機飛遠了,按(或點)起飛降落鍵使飛機就地降落,於是除非知道降落點何在、而且也很安全,不然降落時找不到或摔壞飛機的可能性不小。所以,一般都是把飛機飛回起飛點、或飛到能安全降落的地方。因為這架飛機有GPS,若GPS訊號夠強(請查遙控器上或手機屏幕上的訊號強度指示),用自動返航功能是比較理想的。
自動返航(RTH)鍵在遙控器右上角、中間有H水滴狀指向地平線的鍵(下左照片),手機屏幕上則是曲線指向H的圖示(下右照片)。按RTH鍵或圖示,飛機會上升到返航高度(見前面的參數設定),然後從該處以直線方式飛回起飛點並且降落。前面提過,返航高度要足夠高,不然飛機可能會撞到障礙物。
飛行
您一定知道,控制飛機飛行是用遙控器上的搖桿,然而遙控器有不同的操控模式(參看遙控器/搖桿的操控模式一文的說明),用錯了飛機可能「亂」飛,因此在飛行前請查手冊、瞭解手上的遙控器是採用哪個模式。此地一直採用模式二,左搖捍向前和向後分別使飛機上升和下降,左搖桿向左和向右分別把飛機原地左轉和右轉;右搖捍向前和向後分別使飛機前進和後退,右搖桿向左和向右分別把飛機左移和右移。所以,把飛機飛到一定高度後,單用右搖桿就可以把飛機飛到該高度的任何一點。另外,用右搖桿飛行時(前進、後退、左移、右移)不會改變飛機頭的方向,只有用左搖桿左撥(左轉)和右撥(右轉)時才會改變飛機頭的方向,但不論如何,前進和後退是以飛機頭方向為準的,所以叫做有向模式,此地的「向」是飛機頭的方向。大多數入門到中階機種都提供了一個無向模式(Headless)。在有向和無向(無頭)飛行模式這篇文章中有很仔細的討論,本文稍後會簡單討論有向和無向模式。
自動返航
在起飛前有足夠的GPS訊號(至少可以接收7個GPS衛星訊號)的前提下,飛機會記住起飛點的座標,於是在飛行時就可以用自動返航(Return To Home,RTH)的功能把飛機帶回起飛點並且降落。要注意一點,自動返航時飛機不會避開障礙物,所以在起動返航到起飛點之間的直線不能有障礙物。解決的方法是飛得足夠高,前面講過如何改變返航時高度。或者是,注意到飛機的飛行位置,在必要時改變路線或高度;譬如說,終止自動返航,調整高度或飛機位置,再起動自動返航。
HS510上既可以用遙控器也可以用手機app起動或終止自動返航。遙控器右上角有一個指向地平線、標了H的鍵(下左圖)就是RTH自動返航鍵;手機app畫面左行第二個、有曲線箭頭指向H也是RTH圖示。按RTH鍵或點RTH圖示就起動返航程序,再按RTH鍵或點RTH圖示終止自動返航。
若起飛時有足夠的GPS衛星訊號而且也記錄下起飛點,於是當飛機和遙控器失聯6秒後,飛機也會起動自動返航、飛回上一次記錄下的起飛點,這叫做失效安全自動返航(Failsafe RTH)。然而,若沒有GPS訊號,飛機會在失聯6秒後緩慢降落並且鎖住馬達而不會返航。
HS510在低電量時也會起動返航。飛機電池的剩餘電量在app(上)和遙控器上(下)都有。充滿電時會顯示四格,隨著電池電量消耗,亮著的格數隨之減少,當少到不足50%(兩格)時,飛機就會自動起動低電量返航。HS510的底電量返航分成兩個階段;當遙控器上的飛機電量出現兩格而緩慢閃動時(手機的app畫面也會有低電量警示),飛機就進入第一階段低電量返航。若當時飛機高度高過30公尺,會飛回到起飛點上空並且降到30公尺的高度;若飛機高度不足30公尺,則會上升到30公尺高並且飛回到起飛點上方。總之,第一階段低電量返航就是把飛機飛回起飛點上方30公尺處,使用者仍然可以操控飛機,但高度不能超過30公尺、距離不能超過100公尺。
若在第一階段低電量返航後飛機還在飛,當然就會繼續消耗電量。若遙控器發出嗶嗶聲、飛機電量只有一格而且快速閃動,飛機就會起動第二階段的低電量返航。在第二階段低電量返航時,若飛機高度不低於15公尺,飛機會以該高度飛回起飛點並且降落;若高度低於15公尺,飛機則會上昇到15公尺,再飛回起飛點降落。要注意的是,在起動第二階段低電量返航時,飛機不可能飛超過100公尺距離、也不可能高過30公尺;另外,在返航時也可以操控在合適的場所降落。
飛行模式:有向(一般)模式
傳統的操控方式是以飛機頭的方向為準,這和開車一樣,但是開車只有前進、後退、左轉(彎)、右轉(彎)四個基本動作。然而,四馬達的無人機卻有八個基本動作:上昇、下降、左旋(轉)、右旋(轉)、前進、後退、左(平)移、右(平)移,因此上昇、下降、左移、右移就是比開車多出來的部份。上述的8個動作平均分派到兩個搖桿上、每根搖桿控制四個動作。在搖桿模式2之下,左搖桿控制上昇(往上撥)、下降(往下撥)、左旋(往左撥)、和右旋(往右撥)。這四項操作中,上昇和下降不會改變機頭方向,但左旋和右旋卻會。左旋和右旋並不是駕車時的左轉彎或右轉彎,而是以飛機的中心為中心的向左旋轉(原地向左轉)和向右旋轉(原地向右轉)。
右搖桿的操作和機頭的方向有關,所以才叫做有向模式、這指的是操作是以飛機頭的方向為準。在有向模式下:右搖桿往上撥使飛機沿機首方向前進、往下撥使飛機沿機首反方向前進(也就是後退)、往左撥使飛機沿機首的左側平移(機首方向不變)、往右撥使飛機沿機首的右側平移(機首方向不變)。所以,使用右搖桿操作時機頭到機尾的直線是平行的,要改變機首的方向得用左搖桿的左撥(機首左旋)或右撥(機首右旋),當然這就改變了機頭到機尾直線的方向。
細節請看有向和無向(無頭)飛行模式一文的說明。大多數無人/空拍機在約定的情況下,都是使用有向模式,得依特定操作才能進入無向模式,HS510也如此。本文稍後會介紹HS510的無向模式。
飛行模式:路線飛行(Waypoint)
Holy Stone HS510手冊上把路線飛行(Waypoint)叫做TapFly,不過我沿用此地一直在用的Waypoint。
路線飛行時得先把飛機飛到既定髙度,這必須要比沿途上的事物來得高,因為飛機沒有避障的功能。這個時候,手機屏幕上是飛機相機看到的景像,左下角是地圖。
點左下角的地圖,於是地圖和相機景像角色互換,下面照片顯示的是地圖。畫面右上角有地球和摺疊兩個圖示,點地球是在畫面上顯示空照圖、貼摺疊圖示則是空照圖和地圖的綜合顯示。在屏幕上,藍點是遙控器位置,而飛機圖示則是飛機位置,當兩者改變位置時,藍點和飛機圖示也都會改變位置。
下一步是設計路線,點右下角手畫線的圖示後,它左邊會出現兩個類似的圖示(下面照片)。左邊是手畫實線(Track)、右邊是手點虛線(Point)。
點虛線的用法是讓使用人在地圖上依需要的順序一個點、一個點地選擇飛機需要經過的地方。App上每點一次就依順序從1起編號,而且連續兩個點之間會連成線段。下面是點了點虛線圖示、再點選了六個點之後的結果,這就是預定的飛行路線。在選點時,使用人可以移動、放大或縮小app上的地圖。
App畫面右下角有兩個選項,上面的一個是Delete,這是用來刪除目前屏幕上的路線;下面一個是Submit,按它就把目前定義的路線上傳給飛機,在傳輸時Submit會變色。
上傳完後,屏幕中央部位會彈出一個框,若要讓飛機沿該路線飛行,就把白點滑到右邊,不然就點Cancel。
如果要執行上傳的路線飛行時,飛機會從目前的位置飛到第一個點,然後就沿著既定的路線飛行。當飛機快飛到一個點時,就會逐漸轉向沿下一條路線飛行,app屏幕上有飛機目前的位置。要注意的是,相機的方向和飛行方向相同,而且飛機到達一個點時並不會停留,而是向下一個點飛。下面照片中飛機正從點3向點4飛行,在點1之前有條短線段,這是從開始位置到第1個點的飛行路線。另外,點左下角的影像可以把左下角的顯示畫面和目前app的顯示互換。
如果在設定路線時不是點虛線、而是點曲線(Track),於是在畫面上畫一條曲線(下面第一張照片),手指離開屏幕時,app會把畫面上的曲線轉換成折線,就像用手點出來的一樣(第二張照片)。因此,畫曲線飛行其實就相當於點很多點、使飛行路線(折線)像曲線而已,其它的操作方式是一樣的。
youtu.be/6TMEYgangkY是Holy Stone HS510的路線飛行實況,左下角是從定義路線到最後一個點在手機上的紀錄。
Ophelia GO這個app的設計在某些iPhone上(譬如iPhone 12 Pro Max)會有點問題;譬如,iPhone上的流海可能會擋住四個方格的多功能(Multifunction)圖示的一部分(下左照片),而右下角的圓弧也會切掉一部分的Submit鍵(下右照片)、有時得點若干次才能成功上傳路徑。
飛行模式:跟隨
跟隨(Follow)飛行非常簡單,但飛機不是跟隨操作者、而是跟隨手機的GPS訊號。正因為如此,飛機不能離開手機很遠。在使用跟隨功能時,先把飛機起飛到期望的高度,飛機的高度得要足夠高,使得飛行時不會撞上任何物體。
點左行最上方的四個方格的多功能(Multifunction)圖示(Multifunction)叫出其它飛行模式控制,其中第二個Follow Me就是跟隨(下面照片):
點Follow Me後會彈出下面的訊息,它說在跟隨模式下飛機上的相機會跟著手機走、而且保持一段距離。若要開始跟隨,就把白點向右滑;若改變主意不想使用跟隨飛行,點Cancel。在跟隨飛行時,再度點Follow Me圖示則取消正在執行的跟隨飛行。
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跟隨飛行時,飛機不能太靠近手機、但也不能離太遠,要不然app就會顯示下面訊息,飛機是不會跟隨的。依手冊上的說法,飛機和手機的距離在進入跟隨飛行時得在15英呎(約5公尺)到95英呎(不到30公尺)之間,下面照片中飛機的高度是51公尺、超過30公尺很多了。
飛行模式:繞圈飛行
HS510的繞圈功能很簡單,但觀念上得先弄清楚。首先,當飛機在地上時,點屏幕右上角的齒輪圖示進入Safety畫面(下面照片),把Orbit semidiameter Default 5那條線上的圓點左右滑、直到期待的半徑值出現為止。這個值最小是5公尺,最大是50公尺。
第二個重要觀念是POI(Point Of Interest),這是興趣點、我們想拍攝景點的中心點,而繞圈半徑是這個興趣點到繞圈飛行開始(或起)點(不是起飛點)的距離,繞圈飛行是指從開始點起繞興趣點的飛行。要注意的是,繞圈時興趣點是中心,開始點在圈子上,這一點和一些常見飛機(譬如大疆Mini和飛米)的繞圈方式不太一樣(見下圖)。如何知道從開始點到興趣點的距離呢?如果近,距離容易目測出來;若距離遠,就不妨起飛把飛機先飛到開始點、記下到起飛點的距離(手機屏幕上左下角的D處),再飛到興趣點上方、記下到興趣點的距離,於是這兩個距離的差就是繞圈的半徑。接著,把飛機飛回來、降落,把這個值輸入到半徑那兒。
另外,在飛起來到某個高度後,得瞭解是否需要改變鏡頭的俯仰角度、使得興趣點會在畫面中央,不然繞圈時興趣點可能會跑到畫面之外;若得改變鏡頭俯仰角度時,很抱歉,得把飛機降落之後再調整,很不方便。另一個方法是把飛機飛到鏡頭能把興趣點放在中央的高度,記下這個高度。要注意的是,飛機要飛得夠高,使得飛機在繞以興趣點為中心的飛行時不會撞上障礙物。
找出到興趣點的距離和合用的高度後,記得在起飛前把距離輸入,再起飛到既定的高度。下面照片中是把飛機飛到約53公尺的高度:
再把飛機飛到繞圈的起點、鏡頭對正興趣貼,再點屏幕左方的第一個多功能(Multifunction)圖示(下面照片的黃框),於是屏幕上會出現有四個選擇的項目,點第三個Orbit Flight進入繞圈飛行模式:
於是屏幕上出現下面的畫面。若要繼續繞圈飛行,得把白色圓點滑到右邊;不然,就點Cancel離開。
一旦開始繞圈飛行,飛機會用定好的半徑繞興趣點以順時針方向飛行。在繞圈飛行時,再度點Orbit Flight圖示則取消繞圈飛行,飛機就停在取消時的位置。
我發現HS510的繞圈功能不十分好用。大多數有繞圈功能的飛機都是讓使用人先把飛機飛到興趣點正上方(把鏡頭調到垂直往下就看得清楚,但HS510一旦起飛後就不能調整鏡頭了),進入繞圈模式記住這個興趣點(第一步),再把飛機飛離興趣點、定出半徑(第二步),接著開始飛行。有些機型在飛行中可以用右搖桿往前(往後)飛縮小(加大)繞圈半徑,用右搖桿左撥和右撥改變繞圈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相當方便。然而,HS510之下,一旦半徑定好開始飛行後,搖桿就完全沒有作用了。另外,繞圈永遠是順時針,這個方向無法改變。
這段影片中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中,起飛點就在圈子上,這最簡單,只要把飛機飛到足夠高、使興趣點在畫面中央,就開始繞圈。第二個例子中,開始點在起飛點前方幾十公尺(看不到),所以得飛到起點,再起動繞圈飛行,但因為難以估計興趣點何在以及到起點的距離,所以就用50公尺的半徑繞圈,看起來飛機是有點飄移、不太像在以某點為中心繞圈,不過鏡頭的俯仰角度也可能是個問題。
飛行模式:無向模式
無向模式,指的是飛機沒有機頭的指向(所以叫做headless,不是沒有機頭、而是沒有機頭的指向),飛行的方向是以操作者的方向為準。簡單地說,在無向模式之下,不論實際機頭的指向,操作者面向的方向就是前方(機頭方向),反方向是機尾;操作者的左(或右)方是無人機的左(或右)方。所以,無人機是沒有自己的機頭方向,而「機頭」的方向就是起飛時操作者面對的方向、不論無人機的機頭指向何方。使用無向模式之前,把飛機飛起來,站在飛機的正後方一段距離,點app左邊四個小方格的的多功能(Multifunction)鍵,於是屏幕上彈出四個選項,最右邊的第四個圖示就是無向模式:
點了無向模式後會出現下面畫面,若要進入無向模式,就得把白點滑向右側,不然就點Cancel離開:
進入無向模式之後,把右搖桿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撥時,飛機就以使用人的方向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飛,不管飛機頭指向何方。細節請看有向和無向(無頭)飛行模式一文的說明。一般而言,Holy Stone HS5110的無向模式在飛機距離比較遠時,前進、後退、左移、右移都正確無誤。然而我發現,當飛機飛得近(譬如在頭頂附近甚至飛到身後)時,飛機對右搖桿的反應不很靈敏、有時還有一點錯亂。不很淸楚這是什麼問題,所以您在用無何模式時,不妨把飛機飛遠些,在飛近前就離開無向模式。
飛行模式:虛擬搖桿
使用虛擬搖桿時必須先把遙控器關掉,只要遙控器是開著的,控制飛機的就是遙控器而不是手機。另外,用手機飛是不如遙控器好用的,所以此地只說明如何進入虛擬搖桿模式飛行,而我本人是從來只用遙控器的。
首先,把遙控器關掉、打開飛機電源、讓手機連上飛機的WiFi網路、最後進入Ophelia GO(下面照片),畫面左上角是紅底的Not connected,表示飛機並沒有和遙控器連結。
點左行四個小方格的多功能(Multifunction)圖示,於是畫面中央有四個選項,其中第一個App joystick就是虛擬搖桿模式:
點App joystick後出現如下畫面。若要使用虛擬搖桿,把白點向右滑,不然就點Cancel離開。在Cancel左邊有Setup and Descr iption,點它會帶出下一個畫面、它解釋搖桿的操作模式和起飛降落的手續等等,這是下面第二個畫面。
把白點滑到右邊進入虛擬搖捍模式,於是左上角的顯示變成黃底的App control mode,表示是用app控制飛行。左行最頂上多了個燈泡,這是用來打開飛機上的下視燈的(原來得用遙控器上右前方的按鍵);最下方多了一個紅色的鎖,它相當於遙控器正面的馬達鎖鍵。
點馬達鎖後出現下面畫面,這是解開馬達鎖用的。若真的是要讓馬達轉動起飛,就把白點滑到右邊,不然就選Cancel離開:
解開馬達鎖之後,馬達開始轉動,使用人既可以用單鍵起飛(左行第三個圖示)、也可以用虛擬搖桿起飛。不論如何,紅色的鎖消失、直到降落而且馬達停止轉動後才會再出現。
虛擬搖桿的使用方式很簡單,和遙控器上的搖桿沒什麽差異。手指點住屏幕左半,左虛擬搖桿出現;手指點住屏幕右半,右虛擬搖桿出現;手離開屏幕後,對應的虛擬搖桿消失。所以,在操作時手指都不離開屏幕的話,就相對於雙手都在遙控器的真實搖桿上操作。下面第一張照片顯示了左虛擬搖桿,正在操作右旋;第二張照片只有右虛擬搖桿,飛機正在倒飛;第三張照片兩根虛擬搖桿同時出現,左搖桿讓飛機降落、右搖桿讓飛機左移。
影像品質
HS510有兩個解析度:2.5K(2560x1440)和4K(3840x2160),但長寛比卻似乎只有一個16:9。用HS510拍照片或影片有一個很不方便的地方,Ophelia GO中有一個可以選擇解析度的畫面(下面照片),在Camera欄有兩個解析度,2.5K和4K,在大多數空拍機中只需要選一次,往後就會用該選定的解析度拍攝。本想HS510也如此,第一次選定4K後就沒有再管解析度了,然而過了一段日子後卻發現照片和影片都是2.5K,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每次都得定成4K,真的很不方便!其次, 長寛比只有16:9、連照片都如此。另外,這個2.5K的解析度(和大疆的Mavic Mini的2.7K一樣)不是個常用的解析度,一些剪接軟體(譬如iMovie)可能會轉為1080p(1920x1080),平白掉了解析度,所以此地的討論都以4K為主。
我們先看照片,其實影片也是4K,沒什麼差異。因為HS510的相機既沒有曝光補償、也不能調整白平衡等等,所以拍到的結果曝光不準、色調不對的機會很大,所以下面的討論中每一張照片都附了一張稍許(用最簡單方式)調整曝光和色澤的照片,然後再用調整過的照片的中央和邊角的裁切討論影像品質。
第一張照片是此地湖濱公園的一角,很明顯地顏色有點淡而且對比也低(拍攝時是多雲陰天),一般而言這樣的天氣的白平衡會把色調變暖些,但照片中卻看不出來。第二張是調整過曝光、提高點飽和度的結果,結果是畫面的對比高了、色澤也濃了些。
下面是畫面中央部位的裁切,雖然有點糊、但大致上不錯。
下面是右下角的裁切,看起來也還行,特別是那天是陰天(請看房子和樹的影子)、光線並不十分充足,有此表現還真的是難能可貴。
下面是此地的地標:昇降鐵橋,光線是充足了,但因為畫面暗的部分較多,於是淺色區域有點曝光過度,而且對比仍然低、從而失去不少細節。第二張是稍許修正後的結果,效果好很多。請注意到靠近畫面上緣的水平線變成圓弧,這表示鏡頭有嚴重的桶狀變形,飛機在空中調整了一陣子才拍下鐵橋的直線沒被拍成曲線的樣子。
先看中央部位。因為向陽面曝光過度而失去了細節,要注意的是,這是稍許修過的照片,但是失去的細節再怎麽修都是回不來的。
下面是畫面右緣的中央,看起來還不壞,只是樹的細節都糊到看不到了,幸運的是似乎沒看到什麼紫邊。
再看右下角。樹的部位還是有點糊,但右邊房子的磚牆還是很清楚,左上角的白色欄桿和深色的高對比背景之間卻沒有紫邊,路上的白線也如此。所以,我是覺得HS510的相機的表現還不錯。
這一張照片右上角有一片水域的反光,於是畫面偏暗、而且暗部的細節不明顯、以致於有對比較低的感覺。第二張則是提高陰部亮度,於是一些細節浮現,同時也增加了一點飽和度。
下面是中央部位的裁切,呈現的細節還是不少,很不錯:
下面兩張分別是右上角和左下角的裁切。右上角有點糊,那一層霧霧的灰朦矇感覺是天氣、而不是鏡頭;山和天空的交界有一點紫邊。左下角的裁切中,高對比區域的邊緣就可以看到明顯的紫邊了,而且暗部已經看得到抹成水彩畫般的消雜訊的痕跡。但無論如何,效果是很不錯的。
下面這張照片的上緣有一大片天空,可以想見的地面部位一定曝光不足而偏暗。事實上,大多數這類便宜空拍機的白平衡通常都不太準:在有相當比例的天空的情況下,綠色部位都偏暖;但同一個景而畫面中天空很少或根本沒有時,畫面就偏冷、而且有一種灰冷的色調。第二張照片則是調高了暗部的亮度、但沒有改變色調的結果。
下面是中央部位的裁切。可以想見的是,遠處(近一公里)的房子和樹葉都糊了,但還沒有到糊到不知道是什麼物體的感覺,而較近的樹木(三百公尺以內)的形狀倒還是清晰的,雖然並不十分清楚,小心進行銳化手續效果會更好(此地的照片都是相機直出、沒有進一步銳化)。
下面第一張是中央部位下方的池塘邊緣,細節太小難以完整呈現,池塘上的浮萍也如此,但是可以接受了。第二張是右下角的裁切,那兒的距離是近些,那幾條在深色背景前方的電線清晰可見。但是,電線卻出現了像素的格子點,所以我一直都有個想法:這些便宜機種的4K照片和影片是否是用某種不太好的外插手法從低解析度外插成高解析度的呢?這恐怕是十分有可能的,您看池溏中的浮萍不都是方格嗎?
下面是在湖邊的一間小旅館和(知名度極高的)餐廳:
下面是畫面中央部分,細節都在(譬如樹枝)但都有點糊,然而太細的細節(譬如屋頂)就看不出來了。
下面第一張是右上角的樹,還不錯、並不輸中央部位。第二張是右下角的裁切,真的不壞。
最後是流入蘇必略湖的老鷹河(Eagle River)河口,原始影像有點淡(下面第一張照片),經過增加對比和飽和度後效果好了很多:
下面是畫面中央靠上方的房子,和上面其它照片一樣:有細節但有一點糊,而且向陽面屋頂曝光過度、難以補救了:
下面第一張是畫面左緣的中央,影像品質似乎和中央部位差異不大;第二張是左下角的樹木,效果也差不多:
接下來看看影片的品質。因為照片和影片的解析度相同,所以品質也類似,然而在拍影片時快門速度因為亮度不足而變慢時,影像就會有點糊,不過這種模糊是因為飛機或被攝體移動而造成。
HS510的相機沒有穩定器,所以拍到的影片會晃個不停,看起來不很舒服;再加上鏡頭有相當嚴重的桶狀變型,於是一些直線(或曲線)在晃動時會變成曲線(或直線),若晃動頻繁,這些在直的和彎曲之間不斷變化的線條看起來會更不舒服。這就是在玩廉價機型時心裡必須要有的準備。
另外,HS510鏡頭的俯仰角度在起飛前就得固定好,一旦起飛就無法改變,這也是會影響拍攝影片的,雖然這未必會影響影像品質,但卻會影響到拍攝角度。下面這張照片是把相機角度定成往下約30度、飛到足夠高而且足夠遠拍下的水邊公園全景。
若相機有穩定器,飛行時的視線就會一直維持在這個角度。但是HS510沒有穩定器,一但飛機向前飛、機頭會往下而機尾往上(事實上,機身都會向飛行方向傾斜向下),當然鏡頭也會往下轉,於是鏡頭視線就往更近的方向移。下面照片是飛機向前飛的瞬間,視線往上移,而上一張照片上緣約1/3的部位就被切掉了、照片前緣則多出了很多水面。上緣會切掉多少和飛行速度有關,飛得慢就切得少、飛得快就切得多。
我們再看倒飛的情況。下面是開始時的畫面,從該處起把飛機倒退:
飛機在倒飛時,機尾向飛行方向傾斜向下,而機頭上揚,當然就抬高了視線,從而上個畫面上緣會多出一點天空,畫面下緣會被切掉一些。下面照片是倒飛開始時的景象,天空多出來了;不但如此,這多出來的天空部位也改變了曝光和白平衡。上一張看起來就不如下面這張暖,但兩者都不真實。這就是沒有穩定器和無法改變鏡頭俯仰角度可能會影響影片品質的地方。
沒有穩定器的空拍機不但在前飛和倒飛時會改變鏡頭的視線,側飛時卻會造成地平線傾斜而不水平,雖然鏡頭視線不會有太大改變(畢竟只是左右旋轉而已)。為什麽呢?若飛機側飛往左,機身向左傾斜,鏡頭也如此,於是在畫面中地平線就變成左高右低了。同理,若飛機側飛往右,機身和鏡頭往右傾斜,畫面中的地平線就變成右高左低。下面的照片是沿水岸平行向左飛的情形,畫面中的地平線變成左高右低,而且直線的水岸因為嚴重的桶狀變形而成為弧線。
說了那麼多,您還是直接看影片體會比較直接了當。這些影片都是用修照片的方式稍許調整了曝光(或暗部亮度)、增加點對比和飽和度的,不然影片的對比不高(有點平坦)、色澤也有點淡。這兩段影片都是4K解析度,第一段是離住處約40多分鐘車程的湖濱小鎮,第二段則是住家所在小城的水邊公園和地標昇降鐵橋。Holy Stone HS510的2.5K影片也不錯,這一段是離家約30多分鐘車程的另一個湖濱小鎮,解析度是2.5K。
Holy Stone HS510的優缺點
HS510的主要功能都說得差不多了,結束本文之前我們把前面講過的優缺點整理出來。
優點
第一,對很多人來說恐怕最重要的,就是體形和重量。這是一架可以收摺、重量低於250公克的空拍機;體形小方便攜帶、低於250公克表示不必註冊。
第二,價格低。這架飛機的價格和附多少個電池有關,多半會在$200美元(約$6000台幣,兩個電池)以下。所以,固然這架飛機缺了些功能、而且有些功能並不理想,因為價格低,對入門的新手而言是相當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
第三,有Micro SD記憶卡,絕大多數這類輕型空拍機(譬如以前介紹過的Eachine EX5和未來會介紹的ZLRC SG108)、甚至於最新的Hubsan Zino Mini Pro也沒有記憶卡槽(但它有內建的64GB或128GB記憶卡、而且也不便宜)。便宜的機種是靠WiFi把照片和影片傳回手機,但距離大約是200多公尺,一但飛遠後,飛機或許仍然可以用遙控器操作、但卻無法拍攝了,而且正在拍的影片也會消失,我們在介紹Eachine EX5時說過。所以,HS510有記憶卡槽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
第四,飛機的基本功能相當齊全,雖然每一項都可以做得更好,然而因為價格較低,不容易更上層樓。不過,在$200美元(約$6000台幣)以內的限制下,HS510的確是個很好的選擇。
第五,Holy Stone HS510有許多方便的功能;譬如沿既定路線飛行、繞圈、跟隨、無向模式。這些功能使空拍作業簡單而且也方便許多,雖然這些功能可以做得更好;譬如繞圈功能可以再方便些,跟隨飛行時距離可以再遠些。
缺點
第一,固然飛機上有記憶卡槽,但卻沒有控制俯仰角度的Gimbal;換言之,使用人得在起飛前調整好角度,一旦起飛後俯仰角度就無法改變了。譬如說,飛起來後鏡頭對著目標,飛機向前飛時機頭朝下、從而鏡頭也往下,可能看不到目標;在飛機倒飛時,機尾朝下而機頭朝上、從而視線上移,畫面上恐怕就是天空多而目標少。另外,飛機上沒有穩定器,所以拍影片時會搖晃。我想這是HS510的最大弱點。
第二,在低於$200美元這一級的機種上,HS510的相機算是比較好的,然而有些地方仍然有待改善。前面看過了,4K影像品質可以更好、鏡頭的桶形失真相當嚴重、影像常有些區域是糊糊的(雖然並非十分嚴重)、高對比區域邊緣可能會出現紫邊、低亮度區域會出現雜訊、曝光和白平衡常失準頭使得畫面平板而淡濁。另外,HS510沒有曝光補償功能,在飛行時不可能調整曝光,除非您可以找到合適的位置、並且調整相機的角度。好比說,在畫面中容納一定比例的天空,可以避免曝光過度和增加點暖色調。然而,因為無法控制鏡頭俯仰角度,使用人只好先猜一個角度、再靠改變飛行高度和到目標物的距離取景,不很方便。
第三,飛機電池的電量和目前其它類似250g以下的入門機種相比,是低了一些:最佳情況約是16分鐘。Ophelia GO在電量剩下50%時(遙控器上飛機電量顯示剩兩格),就會起動自動返航,而且飛機只能飛最高30公尺、最遠100公尺,於是就沒啥好玩的了。因為最佳情況是16分鐘,所以玩8分鐘就得返航、更換電池。這一點很令我頭大,玩了幾分鐘後收起飛機到別處再拍,然而電池可能還有50-70%的電量,所以起飛打算再拍(譬如路線飛行),於是一下子app就說低電量返航,非常掃興。我的做法是多帶電池,飛機一降落就換電池,免得下次起飛不久就因為電量不足而返航。
第四,app的設計沒考慮到對使用人友善的因素。第一項是app畫面左上角部位,那兒的顯示在大多數時間是黃底白字(下面照片),在陽光下幾乎就看不到上頭是什麼字、拿到陰影下也有一點困難。因為飛機在陽光下飛的機會很大,這個顯示飛行狀態的欄位應該很容易分辨、對比應該要足夠高(譬如藍底甚至於黑底白字),而不只是好看。前面已經提過,Holy Stone指出HS510可以拍4K照片和影片,但是Camera頁面解析度的約定值卻永遠是2.5K,不但如此,這次定成4K後也不會記錄下來,下次再開機時又會回到2.5K!奇怪的是,我用Ophelia GO去飛Holy Stone HS720E時就只有4K的選擇,飛另一廠MJX 的BUGS 16 PRO也可以用Ophelia GO、而且也只有4K的選擇。這不禁讓我覺得,難道HS510的約定解析度真的只有2.5K、而4K是外插出來、又不希望人使用的?
第五,一般而言,若飛機向某個方向飛時突然放開兩根搖桿(譬如前面有障礙),飛機應該會立即進入懸停狀態。然而,因為慣性作用,飛機不可能立定不動,而仍然會向飛行方向前進一段距離,好的飛機這段距離很短,而HS510這段距離相當長,也就是說剎車距離相當長。正因為這個緣故,我剛開始玩HS510時常常會撞上物體,所以玩HS510(和MJX BUG 7,見下文)時要小心這一點。當然,對很多人而言這未必是缺點,因為飛機飛得高不會有什麼障礙,剎車距離長短不會是個大問題。
一些不太方便但未必是缺點的「功能」
下面是一些玩HS510一段日子後覺得不很方便的「功能」、但卻也不能算是缺點:
第一,前面提過,Ophelia GO在電池電量剩下50%時,飛機只能在30公尺高度以下、100公尺的範圍內,或者是執行自動返航功能,這是很不方便的,因為若起飛時電池只有50%電量時,根本就等於不能玩、而得換電池了。我心中覺得奇怪的是:為什麼不定在30%呢?或者是,app上是知道回到起飛點的距離,要飛回起飛點(自動返航)所需的電量應該是可以算出來的,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第二,既然廣告都說HS510可以拍4K照片或影片,但是Ophelia GO這個app卻不太友善;簡單地說,若要拍4K照片或影片,在起飛前必須把相機定成4K,不然拍到的照片和影片都是2.5K,而且每次起飛前都得這麽做。若是起飛後才發現沒定成4K,那麼您得把飛機飛回來、降落後才能更動解析度,是不是很不方便?至少記住這一項設定,下次還可以用,這不是更好嗎?
第三,Ophelia GO和另一叫做M RC PRO的app(其它空拍機使用)似乎會有一點衝突。這兩個app事實上是同一回事,除了進入app時的幾個畫面之外。問題是,若我的iPhone用了Ophelia GO之後(飛 Holy Stone HS510),M RC PRO似乎無法連上空拍機(譬如JJRC X5P Epik+),所以個人的感覺是兩者並不太相容,而得使用兩台不同的iPhone(12 Pro Max和X)。但是,寫這個app的人為什麽會弄成這樣呢?不可思議!
由價格和重量決定的缺點
下列這些缺點基本上是由價格和重量決定的,個人以為不應該視為缺點。若我們希望飛機有更多功能(譬如穩定器或避障),價格就必然上漲,而且若飛機上增加了新硬體或零件重量也會上升,於是就很可能超過250公克、變成必須註冊了。因此之故,要把飛機重量定在250公克以下、而且價格不會提高,很多功能在平價入門機上是不太可能出現的。以下是個人認為的一些缺點:
第一,沒有穩定器,使拍到的影片晃動厲害,所以拍影片時最好用慢速飛行。
第二,沒有避障功能,在$200美元上下的入門空拍機中目前似乎只有ZLL SG906 Pro Max有前方(使用雷射掃描)避障功能,但是這架飛機重量超過250公克。最近Hubsan推出250公克以下、有某種避障功能的Zino Mini Pro,這是個異數,因為這是250g以下唯一的一架有避障功能的空拍機。
第三,Holy Stone宣稱HS510的遙控器控制距離和WiFi圖傳距離分別是800公尺和300公尺,兩者之間應該以較短者為準,因為能控制飛行但無法知道飛到何處於事無補。我的經驗是,在空曠地區,250公尺上下就差不多是極限(我從來無法到達300公尺),而必須用RTH(自動返航功能)讓飛機自己飛回來。我發現我手上$200美元以下的空拍機皆如此,從沒有例外:小心別飛超過200公尺,若WiFi失聯,用RTH把飛機飛回來。
幾個值得留意的要點
以下是飛這些平價入門機必須要注意的要點:
第一,每次起飛或摔過飛機後一定要校正陀螺儀和羅盤,而且得在平坦而不是傾斜的表面上校正陀螺儀,沒做好絶不起飛,因為一旦起飛就可能失控而飛丟。若起飛後,飛機無法懸停而飄向一邊,這是陀螺儀沒校正好的結果;但若飛機在空中無法懸停而是繞圈,那是羅盤的問題,得校正羅盤。很多生手為了省時省事,通常會省略校正陀螺儀和羅盤,於是起飛後飛機失控,可能撞上什麽、甚至亂飛而找不到。HS510沒有校正陀螺儀的功能,只能校正羅盤。
第二,沒有足夠強的GPS訊號時不要起飛。沒有足夠強的GPS訊號時飛機很難定位,需要相當熟練的技巧才能控制飛機,GPS訊號不夠強時,HS510是不能起飛的。也請注意到遙控器右側的GPS開關 是否是撥到ON那一端。
第三,前面提過,雖然遙控器的最遠距離可以到800公尺,但WiFi圖傳最長約是300公尺,這是理想狀況。在一般場合,200多公尺左右WiFi就會失聯、使手機屏幕上的影像固定在失聯前的最後畫面。怎麼辦?簡單的做法就是按返航鍵把飛機帶回起飛點附近,要不然 就走近飛機、看能否連得上WiFi(有時是會自動連上去的)、或者是進入手機看能否找得到飛機的WiFi網路。總之,請記住一點:不要把飛機飛超過200公尺,不然出問題的機會是很大的。
HS510 vs. BUGS 7
市面上有一架和Holy Stone HS510幾乎一模一樣的空拍機:MJX公司生產的BUGS 7。下面是這兩架飛機放在一起的樣子,淺色的是HS510、深色的是BUGS 7,請注意在機尾上方的廠牌標記:
除了顏色之外,另一個不同點就是鎖螺旋槳的螺絲,BUGS 7是一個突出的銀灰 色螺絲,而HS510的則是一個平頭的十字螺絲:
不但如此,HS510的四個馬達上都是用平頭十字螺絲,而BUGS 7則是右前和左後(下面照片左上角)的銀色螺絲頂是平的、左前和右後的則有個凹進去的孔:
MJX公司有若干產品和其它公司的很像、甚至相同。譬如說,BUGS 5W 4K和JJRC X5P Epik+非常像,而BUGS 5W則和Holy Stone HS550以及Potensic D88好像根本就是同一架飛機。這是否意味著某一家公司發展出一架飛機之後,賣給其它廠家貼不同的牌子在賣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結論
以下是個人玩Holy Stone HS510幾個月之後的結論:
對初入門而且預算有限、又不想花時間註冊的朋友而言,HS510是一架很不錯的入門機,它可以摺疊、有記憶卡插槽、有GPS、足夠穩、影像品質不錯、又有若干方便的拍攝模式。不過它的飛行時間不夠長(電量剩50%就得回飛、無法改變)、沒有穩定器、鏡頭視線只能在地面設定(一起飛就無法改變)、飛行距離不遠、app在少數幾個地方不夠友善。但是,這個價位的飛機性能都差不多、而且選擇也有限。
若拿HS510和上次介紹的Eachine EX5比較,EX5勝在能夠在飛行時可以調整鏡頭視線和較長的飛行時間,而HS510勝在有記憶卡插槽(縱使WiFi失聯仍然可以持續錄影)、影像品質較好。在操控方間,個人是比較喜歡HS510的。但是,若預算可以增加一倍左右,應該可以買到大疆的Mavic Mini的二手貨、或較新的Mini SE,這兩架都十分可靠、有記憶卡插槽、飛行操控十分順暢,不過影片解析度只有2.7K(但都比這些便宜飛機的4K來得好、來得細膩)。
下面是這架空拍機的規格、以及它和大疆Mavic Mini的比較:
下面是Holy Stone HS510和Eachine EX5的規格比較:
未經本人同意,請勿轉載轉貼本文任何片段,請尊重智慧財產(著作)權
引用方式:冼鏡光,Holy Stone HS510入門級空拍機(GPS、FPV、4K影片、不必註冊),DCView.com達人部落 格(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Aj4AZgVhAzFUNw%3D%3D)
喜歡這篇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