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R100 微距攝影時,背景景深變化量化實驗_2011_0225
發表於2012.01.19 1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

致謝:感謝好友鴻嘉先生在光學技術上的建議,謝謝你 ^^

        阿鶴02月18號寫了一篇文章(LEICA R100 微距攝影時,不同光圈下,背景線條變化之量化實驗), 內容是使用LEICA R 100mm F2.8 APO 微距鏡頭拍攝物體時,在光圈越縮越小的情況下,背景線條會越來越清晰,理論上,每縮一格光圈,則線條會變成1/√2倍。但是02月18號那一篇文章沒有提 到測量的數字,所以嚴格講不應該在標題打上「量化實驗」這四個字,而是「景深變化實驗」。

        現在阿鶴已經把線條測量出來,也作了分析,線條是有呈現 1/√2倍的變化,但是數據不是很漂亮,因為當線條擴散開來時,很難界定確實的邊界,所以測量上會有些誤差。

      阿鶴畫了三張投影片,試著解說實驗中所依據的光學知識。

       會做這個實驗,是因為知道縮光圈時,被攝物的景深會增加,背景的景深也會增加,但是很少做到背景景深的量化實驗,所以藉由背景線條的變化,試圖找出背景的景深是否可以量化。

投影片一:說明為何所小光圈可以增加景深。

 

投影片二:說明物體每縮小一格光圈,所成的像高度會變成1/√2倍。

 

投影片三:說明F2.8的照片中,為何斜直線越往上移動,則線條越粗。

 

第一張為欲量測的線段標示,圖一到圖七是有量測數據的照片。

上圖標定出欲量測的線段位置。

 

圖一:F2.8的照片

 

圖二:F4的照片

 

圖三:F5.6的照片

 

圖四:F8的照片

 

圖五:F11的照片

 

圖六:F16的照片

 

圖七:F22的照片

 

 

分析圖表:

 

 

結果討論:

(1) C線段都在景深範圍內,所以上下兩個光圈值長度相除後,數值幾乎沒

    有太大的變動。

(2) D線段的上下兩個光圈值長度相除後,數值是有傾向√2倍(1.414)的趨

    勢,除了F5.6/F8的數值偏高(1.58),F8/F11的數值偏低(1.13),

    個原因有可能是測量上的誤差。因為模糊的線段要界定邊界是有難度的,所

    以數據會有誤差。

(3) E線段的上下兩個光圈值長度相除後,數值是有傾向√2倍(1.414)的趨

    勢。

(4) 角度而言不會因為縮小一格光圈,角度就變為1/√2倍。量測角度是因為以後可以做為參考用,例如F2.8和F4的背景線條就很寬。

 

阿鶴 02/25/2011

 

│本站文章分類:概念解析
│今日人氣:9 │累計人氣:112258 │回應(1)

喜歡這篇文章嗎?

回應

切仔麵  於2012.01.31 22:12  

>>投影片一:說明為何所小光圈可以增加景深。
景深好像不是這樣的圖解吧?光圈越小,則前中後之物體成像越清楚(越趨近焦點),而且還分前景深(較深)跟後景深(較淺)不是嗎?

  • 如果您希望版主回應您的留言時系統自動通知您,請留下e-mail信箱

<< 2023-09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文章列表

  1. 腕錶 (1)
  2. 動物照片-魚類(2) NEW!
  3. 攝影相關文章(7)

最新文章發表

  1. 斑馬魚胚胎在人工水中發育過程 The zebrafish embryo development in artifical water(o hpf~96 hpf)
  2. 阿鶴_CONTAX C/Y 100mm F2.8 Makro 拍攝的照片
  3. 阿鶴_天文攝影月全蝕過程照片集
  4. 阿鶴_LEICA R 50mm F2 ROM 拍攝的照片集
  5. 阿鶴_LEICA APO-Macro-Elmarit-R 100mm f/2.8 拍攝的照片

最新回應訊息

  1. Re:>>投影 by 切仔麵(1.31)

人氣指數

  1. 今日人氣指數:610
  2. 累積人氣指數:210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