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篇文章嗎?
Nikon的兩個對焦筒:CU-1(1964)和AU-1(1974)
冼鏡光
July 21, 2019上線
三年半(2016)前此地的鏡頭短篇系列介紹過Nikon最早期的望遠鏡頭四兄弟(1964)。這是四個鏡「頭」、它們都沒有對焦環,而且400mm和600mm兩個連光圈環都沒有,要用這些鏡頭還得有對焦筒。Nikon推出這四個鏡頭時也同時推出了一個對焦筒、但沒有特別名稱,畢竟當時是Nikon發展SLR的早期、各種小變化很多。不過,很多文獻都把這個1964年推出的對焦筒叫做CU-1,所以本文就從俗也用CU-1。CU-1的設計並不十分理想,十年後(1974)Nikon推出了改良版AU-1。因為往後我們會分別介紹這四個鏡頭,所以我們得先介紹CU-1和AU-1,免得每次談鏡頭時都得重複講CU-1和AU-1。
一般特性
因為是支援相同的鏡頭,CU-1(左)和AU-1(右)的長度相同,下面是兩者長度的比較:
接下來我們們看看兩者的細節。下面照片中左上方的是AU-1、右下方是CU-1。很明顯地,AU-1是個直筒、尾端有對焦環和光圈環;CU-1上頭淺色有突起的是對焦環,接下來有齒的是光圈環。兩者最前方都有一個旋鈕,轉鬆後可以讓使用人自由轉動鏡筒。
把兩者反過來,我們會看到兩個裝肩帶的扣環,AU-1的兩個扣環距離比較短。最前方裝了旋鈕的環上還有腳架孔。
對焦筒內有光圈機制。下面照片中上半是光圈全開的情況,左方是AU-1、右方是CU-1;AU-1對焦筒下方有濾鏡的反光(因為它可以裝濾鏡),但是CU-1沒有裝濾鏡的機制。下半是光圈收小到f/11的情況。要注意的是,400mm和600mm兩個鏡頭沒有光圈,得用CU-1或AU-1上的光圈環;然而,800mm和1200mm上有光圈環,因此對焦筒上的光圈得定成最大、再用鏡頭上的光圈環調整光圈。
兩個對焦筒都沒有測光連動機制;換句話說,使用對焦筒時沒有開放光圈測光、收小光圈拍攝的機制,使用人得收小到拍攝光圈測光、或是從最大光圈測光結果自行調整需要使用的快門速度。在對焦方面,400mm和600mm的最大光圈分別是4.5和5.6,在一般SLR和DSLR上對焦時機身內的對焦系統還可以提供準焦指示,但是800mm的f/8和1200mm的f/11就有困難了。不過我都是用Sony A7II拍攝,放大的功能會使對焦更準確,當然人為失誤也是有可能的。
我在網上和某些文獻上看到一個說法,指出把對焦筒裝上近代Nikon SLR和DSLR機身上可能會出問題(傷害機身),個人不瞭解問題何在,因為我試過把CU-1和AU-1裝上近代的Nikon DSLR上使用,都不曾發生過問題。
CU-1對焦筒
CU-1對焦筒和400mm、600mm、800mm和1200mm這幾個鏡頭在1964年一併推出的,所以是Nikon推出SLR(1959)初期的産品。
下面是CU-1的對焦環和光圈環。對焦環上標了400mm,因為這個對焦筒是配著400mm賣的,於是對焦距離標的是5公尺到無限遠。光圈環(有齒的那個)上頭標了4.5、5.6、8、11、16和22,兩者中間並沒有半級或三分之一級的停留點。因為腳架孔是在對焦環前方的環上,對焦時整個對焦筒會往後延伸。
上面照片在f = 400mm標示左上方有兩個小螺絲(見下面照片),鬆開這兩個螺絲就可以把400mm的對焦距離標示(其實就是一條細長金屬片)取下,換成其它不同焦距鏡頭的對焦距離標示。Nikon為400mm、600mm、800mm和1200mm都生産了可以隨時更換的對焦距離標示。
下面是CU-1的尾部,除了標示裝上機身時對齊用的白點之外、什麽都沒有。對焦筒尾部可以裝一個輔助設備,我們稍後再談。
CU-1就這麼簡單。不過這是Nikon初期的産品,很多細節的變化很大。下面照片中是另一個更早期的CU-1(左邊),兩個塑膠製的對焦環顏色就不同,而且左邊的那個是裝了800mm的對焦距離標示、因為它上頭裝的是800mm的鏡頭。另外,CU-1後期還有一個全黑版(連對焦環都是黑色),Nikon為Bronica也生産了一個對焦筒,樣子和CU-1差不多、但比較短,也是黑色。
下面是兩個CU-1的另一面,右邊的有NIKKOR JAPAN和序列號碼,但左邊那個卻什麽都沒有、可以說是異數。事實上,左邊的CU-1是配了最早的Nikkor-P 800mm f/8來的,這個800mm f8還很可能是最早幾個之一。
CU-1在使用上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把CU-1裝了鏡頭上腳架之後,因為鏡頭的重量使整支鏡頭頭重尾輕,這給裝鏡頭用的螺紋很大的扭力,於是對焦環轉起來相當吃力。為了克服這個問題,Nikon生産了一個把手(cradle),一端裝到CU-1的腳架孔中、另一端套在CU-1尾端,當然把手上也有一個腳架孔。於是,CU-1就不會有頭重尾輕所帶來的問題。
AU-1對焦筒
AU-1對焦筒在1974年推出,但這個時候已經是這一組鏡頭的尾聲,因為400mm f/3.5 ED IF、600mm f/5.6 ED IF都在1976年出現(在此之前Nikon生産過600mm和800mm的*ED版,但產量不多),所以AU-1的生産量很少、約1,100個多一些。
前面提過,AU-1的對焦環和光圈環是在對焦筒的尾部,對焦時鏡筒會向後延伸。下面照片是AU-1的尾部,寛而有長條突起的是對焦環(請注意到那根短的黑桿),有稜型突起的是對焦環、上頭標了4.5(給Nikkor-Q 400mm f/4.5用)、5.6(給Nikkor-P 600mm f/5.6用)、8(給Nikkor-P 800mm f/8用)、11(給Nikkor-P 1200mm f/11用)、16和22。要注意的是,把光圈環的光圈值定得比鏡頭的最大光圈還大是沒有用的;換言之,在用Nikkor-P 600mm f/5.6時,光圈環得從f/5.6起、定在f/4.5時就相當於f/5.6,因為鏡頭本身最大就是f/5.6。
對焦環上有兩個銀色螺絲孔(上面照片只看到一個),這是用來裝一根對焦桿方便轉對焦環用的。個人沒有這個小桿,因為覺得用處不大。在對焦環下方有四種顏色的標示,這是紅外線對焦用的位置;同時,再下方些也有同樣的四個顏色、分別對應著400、600、800和1200這四個焦距。
請看下面的照片,這是對焦環下方小黑桿的特寫。這個小黑桿是可以撥動的,撥到左方顯示600mm和1200mm兩個焦距,對焦距離的顏色對應著焦距的標示顏色。
下面是把小黑桿撥到左方的對焦距離:
把黑桿往右撥到另一端,顯示的就是400mm和800mm的對焦距離:
這樣,AU-1就不必換鏡頭時就得換對焦距離的標示,方便多了。所以,雖然我手上有CU-1和AU-1,除了CU-1在對焦時阻力特別大之外,換對焦距離標示實在不方便,所以個人根本不用CU-1。
在標了四種顔色的焦距標示左邊有一個銀色的按鈕,它是用來鬆開濾鏡環鎖方便取出濾鏡用的(下面照片):
在焦距標示反面有一個長長的突起(下面照片),這就是AU-1裝濾鏡的環。AU-1可以裝濾鏡,但CU-1沒有裝濾鏡的機制、得在鏡頭前方裝122mm的大濾鏡。
按下銀色按鈕(下面照片的左邊)可以把濾鏡環抽出來:
這個環可以裝52mm的濾鏡,這是第一張照片。第二張照片就是裝了濾鏡的濾鏡環。
結論
這篇文章沒有結論。如果一定要有個結論的話,我的建議是:如果您要好好玩Nikon這四個早期望遠鏡頭,那麽能夠找到AU-1對焦筒就買下來,因為有AU-1會讓您在拍攝時輕鬆得多。另外,如果您有機會找到CU-1,請特別檢查在對焦筒後方的光圈連動桿,因為它可能是這個對焦筒最弱的一環。您可以把光圈收到較小的一個(譬如f/11),然後撥光圈連動桿看看光圈會不會收攏,如果不會放開收攏就別買了。然而,如果是轉接鏡頭就沒什麼問題,因為一定得收小光圈測光的,這根光圈連動桿沒什麼用途。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逐漸介紹Nikon的這四個早期望遠鏡頭,敬請有空時常過來看看。
未經本人同意,請勿轉載轉貼本文任何片段,請尊重智慧財產(著作)權
引用方式:冼鏡光,Nikon的兩個對焦筒:CU-1(1964)和AU-1(1974),DCView.com達人部落格(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BTkCZ1E2V2kGYA%3D%3D)
喜歡這篇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