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篇文章嗎?
小A的行車紀錄器已經是很久以前的機種(忘了是Garmin還是mio的),屬於GPS+行車紀錄器雙功能的。由於開車的時間不多,所以即便有點兩光兩光,也沒有打算要換。
不過,這幾年社會上行車糾紛越來越多,動不動就挨告的案例層出不窮,在車上裝個清晰一點的紀錄器似乎是在江湖上走跳的護身保障。
意思就是光"有"還不夠,還得要"夠好夠清晰"。
因緣際會試用了這款"大通 A9 Smart IQ雙鏡 高畫質行車記錄器",來看看這款國產行車紀錄器它有何本事。

原廠提及這款新產品的特點如下:
(2)專利雙鏡設計:照車內、照車外。唯一後鏡雙用途(可組合或獨立安裝)
(1)Smart IQ 全時智慧影像科技:獨創智慧IQ設計,可依環境自動調整,因應不同環境會有不同光學表現,內建10組IQ自動切換以獲得最佳影像。
(2)專利雙鏡設計:照車內、照車外。唯一後鏡雙用途(可組合或獨立安裝)

不過,小A對另一項特色更感興趣
前後鏡皆為 SONY Sensor,夜視超清晰
前後鏡皆為 1080P高畫質
前後鏡皆為獨立EV可調,以適應各式隔熱紙
前後鏡皆為146度大廣角
光這SONY 感光元件就是個大亮點啊!~ SONY的感光元件在3C界可是赫赫有名,相機手機用上它幾乎就是高品質影像的保證。

↓ 各種天候環境都適用的智慧IQ設計

↓ 原廠限量加贈的記憶卡 (手腳慢的就別找我要啊!!)

↓ 打開就主機+副鏡與一堆線材吸盤的

原本小A不瞭所謂的雙鏡用途,看一下說明書才了解除了主機之外,另外有一個副鏡頭,該副鏡頭可以加掛在主機上(主機朝外副鏡朝內,這適合小黃用途)。或者是將副鏡頭黏在後擋風玻璃上以附送的8米延長線與主機相連(這線就走車內地毯下,裝起來也不難)


副鏡頭,可以加在主機上向車內拍攝,也可以加掛在後擋風玻璃上拍攝車輛後方。

加掛在主機上就這模樣,主螢幕可以隨意切換前鏡或是後鏡。

不過,一來小A不是開小黃的,往車內拍很奇怪。二來小A的車是較舊款休旅車,車尾門是側開,佈線比較麻煩,所以這個副鏡頭就比較用不到。

↓ 這是第一次安裝,有點生疏,佈線佈得有點醜。這也是副鏡朝車內照的樣子。


這是小A的SUZUKI休旅車,後車門是側開且後檔隔熱紙貼得很黑。

安裝佈線並不難,但要佈得好看有時候還是得研究一下。
↓ 這是第一次安裝,有點生疏,佈線佈得有點醜。這也是副鏡朝車內照的樣子。

↓ 第二次重新佈線,主鏡頭繞檔風玻璃左側從上面後照鏡牽下來,副鏡裝到後面去,線走老路。

↓ 但我還是覺得有點小醜,於是又佈了第三次,把主鏡與副鏡的線用3M的收納夾併一起都走前檔玻璃的邊邊從上面拉下來,就好看多了。


不過,有點小遺憾的是,原廠雖然附了8M訊號線,但要從後檔牽線到前檔主機,8M還是不夠的。要走車內地毯下方,至少得要10-12米。
每段循環錄影片可以設定1、3、5分鐘。拍攝過程中也可以緊急按鈕保存重要段落。(幾乎是各家行車記錄器有的功能都有了)
如果你用的是雙鏡錄影,記憶卡裡就會有同檔名但末尾有"M"與"S"的記錄。
每段循環錄影片可以設定1、3、5分鐘。拍攝過程中也可以緊急按鈕保存重要段落。(幾乎是各家行車記錄器有的功能都有了)
如果你用的是雙鏡錄影,記憶卡裡就會有同檔名但末尾有"M"與"S"的記錄。

如果只用主鏡頭錄影,那麼檔案名就只會有"M"結尾。

來看看實際測試效果。台北這幾個假日天氣都不佳,拿來試試惡劣環境下的拍攝效果剛好。
這是雨天天氣昏暗時的測試 -- 影片1
清晨雨天高速公路過隧道 -- 影片2
後鏡頭影像,畫面中黑線是小A車子後擋風玻璃的除霧線 -- 影片3
雨天清晨市區前鏡 -- 影片4
雨天清晨高速公路 -- 影片5
影像品質相當好,小A測試的都是很惡劣的開車環境 - 清晨、下雨、隧道(光線變化),但影片的清晰度與流暢度都很高。
機子的操作介面很簡單明瞭,自己按按就可以上手,稱得上國產之光。
DIY安裝的程度也不難,但如果佈線要漂亮,還是給材料行或是經銷商幫你安裝會更美。
這款引領雙鏡新標竿的A9,繼先前已獲得的「2017國際車電展創新產品獎」(唯一行車記錄器獲獎)與「2018台灣精品獎」後,再榮獲另個國際大獎-美國CES「2018國際消費電子展創新獎」殊榮,顯現A9得到國內外極高肯定。真個是台灣之光啊!~
年底到了,假期出遊機會變多,買個好一點的行車記錄器保障自己是必要的啊!!
A9網路購買連結:https://goo.gl/mNTH2V
│本站文章分類:開箱評測
│今日人氣:27 │累計人氣:33553
│回應(0)
喜歡這篇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