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篇文章嗎?
例如馬可福音一開始介紹自己的福音書時說”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說:看哪, 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 預備道路….”. 問題這裡的引文根本不是出於以賽亞書, 而是出埃及記23:20和瑪拉基書3:1合併之後的結果. 當抄寫者發現這個問題後, 便將原來的內容修改成 ”正如先知書上記著說…” 這樣就不會有引用錯誤的問題了, 可是顯然馬可的原文不是這樣子寫的.
71
PA01025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我的問題是, 這兒的修改就完全正確嗎? 出埃及記是先知書嗎? 難道還要再改嗎? 是不是當初的錯誤反而是 上帝所默認的? 目的是要讓大家知道人是會犯錯的, 不需要強辯, 尤其是這種明顯的錯誤? 還好我們的和合本還維持最早的原文, 可是有個註解會讓人誤解, “有古卷無-以賽亞三字”, 其實這個古卷是當初蓄意更改的抄本, 在此會造成誤會, 請大家注意.
72
P615032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有時候抄寫者所認為的錯誤並不一定是真正錯誤, 而是解釋上的問題.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馬太福音24:36, 耶穌在預言末日的來到時說 ” 但那日子, 那時辰, 沒有人知道, 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 子也不知道, 唯獨父知道”. 抄寫者發現這個句子有點問題, 為什麼 上帝的兒子耶穌本人, 竟然也不知道末日何時來到? 這怎麼可能? 他應該是全知的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有些抄寫者乾脆修改原文, 把”子也不知道” 拿掉, 以免造成其他人的誤解.
73
P615033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另外一個例子, 馬太福音17:12-13, 當耶穌將施洗約翰比喻成以利亞這位末世時, 說 “只是我告訴你們, 以利亞已經來了, 人卻不認識他, 竟任意待他. 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 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 抄寫者會怕大家誤把施洗約翰認為是人子, 而不是以利亞, 所以就會更改句子的順序, “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 人子也將要這樣受到他們的害”. 雖然這樣的更動, 沒有影響原意太多, 可是這已經很明顯地改變了聖經.
74
P615033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第二世紀, 基督徒認為已經超越了原生的猶太教, 因此猶太教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可是耶穌卻說 “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 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 他總說陳的好.” 這些不明白真意的抄寫者會認為, 耶穌怎麼可能會說舊的比新的好? 他的救贖不是比猶太教和其他的宗教還好嗎? 因此就乾脆就把最後一句話删掉.
75
P615034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早期也有抄寫者基於儀式上的需要而更改內容, 例如馬可福音9:29 “非用禱告, 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 因為當時的苦修傳統越來越重要, 所以改成 ”非用禱告與禁食, 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 到底能不能趕鬼, 這就要看看上帝的意思了…
76
P615035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抄寫者試圖調和不同福音書內容的企圖非常強烈, 因此會刻意修改.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路加福音11:2-4的主禱文, 很多內容是從馬太福音給挪用過來, 增加篇幅以達到二者內容調和. 這麼做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到底是不是 上帝所默示的? 更改後會不會失去某些含義?
77
P615035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些抄寫者有意或無意的錯誤大多是第四紀以前所造成, 之後的專業抄寫者就不會犯這些錯誤了. 比較難的是後來的學者要用什麼方法來判斷找出這些錯誤, 再讓大家公認這些錯誤之處就是一大課題了.
78
P615036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第四章 探索原始經文: 方法與發現
當人們發現許多異文之後, 便會開始爭論, 聖經是否足以作為信仰的唯一基礎? 因為這個問題, 造成十八,十九世紀成為經文鑑別成果最豐富的時期.
79
P615036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由於發現了太多的異文, 這個事實讓新教改革的觀念 “唯獨聖經” 完全自打嘴巴. 相反地, 天主教的觀念反而比較正確, 其中法國的理查西門, 針對這方面有許多著作來討論如何自圓其說.
80
P615036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