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篇文章嗎?
開箱
今天要開箱的就是這台QNAP TS-963X 9Bay的NAS,這台有2g ram和8g ram的版本,筆者今天開箱的是8g ram的版本。
打開後是QNAP一貫的Welcome。
主角現身,QNAP TS-963X是台9 Bay的NAS,支援3.5吋硬碟5顆與4顆2.5吋的硬碟,以往9Bay的NAS大多是機架式的,這還是筆者第一次使用非機架式的9 Bay NAS。
電源在左下角
背面的第二個網路孔為10 GbE的網路孔。
NAS開箱怎麼少的了NAS碟,這次準備了三顆Toshiba 8TB的NAS碟做RAID5使用。
RAID5是筆者認為CP最高的選擇,所以在選購NAS時至少要選擇3 Bay以上。
除了NAS碟外,這次還準備了二顆Kingstone 480g SSD硬碟做RAID 1來使用。
有看筆者以前開箱NAS的文就知道,筆者會說用NAS用SSD蠻討債的,那為什麼這次還一次用二顆,而且是做RAID 1使用。
以往不建議NAS使用SSD,是因為SSD容量小且價格高,雖然有讀寫速度快的優勢,但受限於網路速度,所以除了安靜外,在效能上的改進有限。
但這次的TX-963X有支援 Qtier 自動分層儲存,簡單來說就是SSD快取的功能,加上10G bps的網路,要完全發揮出TX-963X的效能,SSD硬碟伴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硬碟的安裝也很簡單,3.5吋的硬碟是採用卡榫式的,把二側的橫條拆下後,放上硬碟再裝回即可,完全不用用到工具。
SSD也一樣不需工具即可安裝
這次的TS-963X有支援10G bps的網路,所以同場加映QNAP的QSW-1208-8C 10G Switch。
盒內配件就主體、電源線和機架座。
正面長這樣,QSW-1208-8C是無網管式的Switch也就是和你家的一般Switch一樣,最大的差別則是這台支援10 Gb,而且是QNAP出的,所以若是買了QNAP的NAS但尚未購買Switch的可以考慮選購,若是公司用途,則可以考慮之後出的有網管功能的型號。
即然提到Switch就順便提一下,很多人買了Switch和NAS會像下面這樣接。
除非你的Router支援到10Gb的速度,不然PC與NAS間的速度會受限於Router的速度。
下圖是筆者建議的接法,把Switch接在Router底下,NAS和PC同接在Switch底下。
Qtier 自動分層儲存
用過SSD的人就知道,SSD的讀寫速度相較傳統硬碟來說非常快,但每GB的價格也比傳統硬碟貴上不少。
使用傳統硬碟的NAS,效能的瓶頸就在硬碟的讀寫速度上,因此網路在快也沒用。
以往的解決方法,就是在NAS中加入SSD硬碟來做快取,把常用的資料放在SSD中藉以提升效能,這個作法的缺點在於必需手動設定不同使用頻率的資料放至於不同硬碟外,資料的儲存空間也較沒彈性。
因應這個需求QNAP 開發了 Qtier 自動分層儲存 (QNAP auto-tiering) 技術,Qtier採用三層式架構,不過SAS硬碟一般是企業使用,家用比較少看到,他的讀寫效能比能傳統硬碟來的快但比SSD來的慢,但每GB的價格比SSD低很多。
所以沒用SAS簡單來看可以看成二層的架構,就像他的名字一樣,Qtier會自動分辨資料的存取頻率分層來儲存,將常用的資料(Hot Data)存至SSD,較少用的資料(Cold Data)存至一般硬碟。
講了那麼多,效能究竟如何,筆者也實測了一下。
這次測試電腦使用QNAP QXG-10G1T的10Gb網卡,線材是使用CAT 6e,這張網卡在Win7中需要Driver,而且官網沒提供,大家可以至下列網站下載Driver,Part Number選AQC 107。
硬碟使用三顆Toshiba 8TB的NAS碟做RAID5,二顆Kingstone 480g SSD硬碟做RAID 1使用,採用Qtier的模式。
效能測試筆者以二個方式來做測試,一個是把TS-963x當做網路磁碟掛載在本機中,接著透過AJA軟體來測試讀寫速度;另一個測試則是透過TS-963x的Container Station安裝iPerf3並以Server的模式運行,由PC當Client傳送資料。
AJA的測速結果:
筆者先用1Gbps的網卡進行測試,測出來寫的速度在102 MB/s,讀則是109MB/s,以1G的網卡來看,效能差不多就這樣。
接著使用10G的網卡做測試,這邊在測試時寫的速度落在190MB/s,讀則落在262MB/s與1G的網卡相比,速度快了約2~2.5倍。
連續測試後有時會連續出現讀取的速度會提升至450MB/s,但寫入速度依舊在190~200MB/s,猜測是寫入的測試檔被快取,所以提升了讀取的速度。
這裡筆者也對NAS中的硬碟進行讀取測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iPerf測試
iPerf的測試結果讀寫落在2G ~ 2.5G bps左右,與AJA的測試相比,速度上有比較快,但iPerf只測試網路速度,相較AJA的測試來的單純。
iPref的測試可參考下面的影片
測試小結
因為筆者的測試環境並沒有很乾淨,直接使用本來的PC直接對接NAS來進行測試,以測試結果來說並沒有很亮眼。
即使測出來的速度沒很亮眼,筆者實際拿來影片剪輯測試,剪輯過程很順暢,並不像1G機種有頓頓(延遲)的感覺,這點對於用NB剪輯影片的使用者來說,總算不受限於NB的硬碟容量,最後剪片也是別忘了使用代理素材,剪起來會更順暢。
雖然筆者測出的速度並沒特別亮眼,這裡筆者放一下QNAP直播時的測試數據,有興趣的可以直接點連結觀看。
這邊筆者直接取右邊測出來較差的數據來看,寫入速度411 MB/s,讀取是1,028MB/s,以這次使用的KingStone SSD來看,讀取速度為555 MB/s,寫入則是535MB/s,與筆者的測試相比,大約快了2倍多,不過筆者不太清楚測試時的細節設定,這部份就提供給大家參考。
Qfilling/Qsirch攝影師歸檔、搜尋的好幫手
有玩攝影的玩家應該都有照片的整理和備份困擾著,以筆者來說,早期照片不多時,照片存在本機,使用Lightroom加上適當的關鍵字整理照片也就足夠了。
但隨著玩的時間越來越長,累積的照片也越來越多,同份照片又有不同風格、不同修改甚至發佈平台有不同的版本和檔名,在用NAS之前,就是已交件的照片,過一段時間就把他移往外接硬碟,重要的照片,再多備份上雲端,用外接硬碟的最大問題,就是找照片時要一顆一顆接上電腦來找,所以後來就改用NAS,來取代外接硬碟,備份上雲端也交由NAS處理,找照片終於不用再一顆一顆外接硬碟慢慢找,也不用怕漏備份上雲端。
如何有效率的歸檔就交給Qfilling功能。
詳細的操作過程,大家可以看筆者下面的說明影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