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幅機拍出來的立體感比較好???
發表於2011.03.02 15:21
常常在討論區看到網友說,全幅的立體感比較好,買就一定要買全幅機,其它都不好之類的言論,但是什麼叫”立體感”比較好,通常不是回答不出來不然就又是眾說紛雲,有人說是景深比較淺,若以這點來說,相較於aps-c來說的確是比較淺,但又有人說不是,最後就會出現,看不出來的人是幸福的這種說法。
前幾天正好看到國外的一篇pentax 645d和canon 1ds3的比較,canon的1ds3就是所謂的全幅機,大家可以至下面網址觀看image quality這段有二台機身所拍出的來照片,點了可以看大圖,各位來比較一下,是否全幅機拍出來的真的比較有立體感。(p.s 左邊是pentax 645d所拍,右邊是canon 1ds3所拍)
http://www.ephotozine.com/article/pentax-645d-canon-eos-1ds-mark-iii-comparison-15653
看完之後不知道各位覺得所謂的”立體感”比較好的是那邊?理論上來說,選左邊的人才是對的,而不是右邊,因為1ds3雖然是全幅機,但645d是中片中片幅機,所以cmos是比全幅機來的大,可以參考一下的示意圖。

注意,這張圖是”示意”圖,並不是實際大小,因為實際太小字不好寫,所以是把所有的放大三倍來畫,所以這只是給大家看比例,實際大小請看上面的數字。
最外圈的就是645d的感光原件大小,紅圈則是全幅機,藍色則是常見的aps-c(aps-c還有多種尺寸,這裡只畫一種而已),紫色的則是最近很紅的女朋友2號(gf2)都是屬於這種尺寸,綠色的則是一般的dc(dc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感光元件尺寸,但通常還比這個小)。
全幅的立體感比較好,是建立在感光元件比較大這點上,而645d又比全幅來的大,立體感應該更好才是(至少也不會比較差),我測試了一下身邊一直把全幅立體感比較好掛在嘴邊的人,拿了比較圖給他看,也告知了1ds3是全幅機,結果他選了1ds3的立體感比較好,而不是645d就是。
其實會寫這篇,只是覺得網路上太多人把全幅機當成神在拜,好像非全幅機就是垃圾,我就遇過有網友在問gf1+20mm這顆會不會不好用,我說20mm這顆用起來接近標準鏡的焦段,用起來還不錯,結果被另一個常說自已拍照經驗多豊富,器材多好的網友回說,20mm是廣角鏡,50mm才是標準鏡,後來我回說,20mm用在gf1上等效40mm,不是接近標準鏡是什麼,結果被該網友很不屑的回說,”我只用全幅機,所以不用乘焦距轉換率”,雖然說網路上認真你就輸了…,不過我想若是用全幅機就能解決所有情況的人,也是幸福的,畢竟很多時侯,全幅機還是不夠用的。
本文更好的排版和其它攝影blog文,請見:
http://amadeuss.pixnet.net/blog
│本站文章分類:概念解析
│今日人氣:99 │累計人氣:404710
│回應(10)
回應
superdotcom 於2011.03.06 08:14
20mm用在GF1上等效40mm,可是景深效果卻仍然是廣角20mm的程度。然而,全幅機用上標準鏡,景深遠較前者淺得多。
假如以景深來界定「立體感」,當然全幅的立體感是較強的。
版主回應︰ 於 2011.03.07 09:25若以景深的深淺來界定"立體感"
則全幅會比43和aps-c來的有"立體感"
我是同意的
joy 於2011.03.07 01:11
標準鏡早期的定義是指鏡頭的成像最接近人眼所見的透視及距離,而50mm的焦段是被公認最接近且變形最小的焦段結構,等效的轉換雖然是同等焦段,但鏡頭本身實質上還是20mm的廣角結構設計,有一定程度的廣角特質,所以嚴苛一點來看得話的確有點爭議...
版主回應︰ 於 2011.03.07 09:40"標準鏡早期的定義是指鏡頭的成像最接近人眼所見的透視及距離,而50mm的焦段是被公認最接近且變形最小的焦段結構"
這段話我同意,但我想這裡所謂的變形指的是"透視"變形,而非鏡頭所帶來的變形,透視和所使用的鏡頭焦段無關,而是跟被攝物者間的距離有關,所以在等效焦距且同構圖下,離被攝物的距離相同,則透視會一樣的。
至於20mm實質是廣角設計,我想這點是未必(p.s 我並未研究過20m這顆的設計,以下純屬個人觀點,不保證一定正確),畢竟20mm這顆是為了m43而設計,也就只適用於43片幅的機器上,未必會採用廣角的設計,而像17-40 f4這顆,是為了ff設計的廣角鏡,用在aps-c上雖然等效標準變焦鏡,但一些鏡頭設計的特性仍會保留我是同意的。
joy 於2011.03.07 01:30
至於「立體感」,我個人是認為目前的鏡頭設計大多是以135片幅的觀點在設計鏡頭,最多修改鏡頭的合焦的適用性及成像圈應用於APS-C或M4/3片幅上,理所當然的成像的效果不及135片幅(全幅)...
版主回應︰ 於 2011.03.07 09:49鏡頭的設計,我並沒有深入研究過,假設依您所提的情況,那是否會出現一隻設計不好的鏡頭用在ff上,和一隻專為該片幅(可能是43或aps-c)所設計的優秀鏡頭,可能產生後者立體感優於前者的結果???這樣的話,片幅就變成只是影嚮立體感的因素之一,而非決定性因素
firice 於2011.03.07 10:22
淺見...
個人感覺「立體感」這個詞跟「焦距」、「片幅」都沒有什麼關係
嚴格說來只有淺景深會帶來視覺凝聚的立體感
所以很多人迷戀用長焦鏡的壓縮感
相對來說...「對比度」還比較會影響立體感
像底片能夠補捉到的色差、對比都遠比感光元件好
數位檔雖能後製色差、對比
但原始的光影狀況已經失去...
感光元件的高解析度的確是越來越好...
數位時代應該漸漸會失去立體感這個名詞才是...
版主回應︰ 於 2011.03.07 11:03其實這篇本來的出發點就是要想討論到底"立體感"的定義為何?真的是一看就看出來?還是是聽到這是ff拍的,才說立體感比較好???在沒照片比較的情形下或不同場景,甚至縮圖後製過的照片,要玩"猜猜樂"來判斷是什麼片幅拍的是難了一點,所以正好借這篇評測文中的照片來討論,是否真的看的出來。
討論區也不乏這類的文章,也有人蓋照片的大樓,但一路看下來,各種不同的相片都有,也沒一個所謂的定義,這也是各說各話的一個原因就是。
至於數位不如底片,也不用灰心,畢竟數位仍在進步中,像FOVEON X3的表現就比現在所用的cmos表現來的好,各家也在研發類似技術,或許有一天也可以有更接近底片的表現^^
George Lien 於2011.03.07 10:56
相機, 鏡頭 都只是 攝影工具
懂得如何搭配 相機和鏡頭
才能拍出有用的照片
感光體較大的 PENTAX 645D 的強項是細節
非專業的人士是無法善用 645D 的
需要細節的商用攝影師還是會選中片幅為工具
版主回應︰ 於 2011.03.07 11:42同意您的說法
會在講這句只是很多網友都以為ff就是一切
而忽略了若要比片幅比ff大的多的是...
Jason Juan 於2011.03.17 23:24
立體相機比如Fuji W3拍出來的立體感比較好些
版主回應︰ 於 2011.03.20 12:47我同意
這就是我所謂的大家說的"立體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若是指3D電影的立體
應該用3d相機配上3d電視
會遠超過ff
tony 於2011.03.19 14:01
我認為所謂立體應是指一張照片中有淺景深 中景深 深景深 的結合 才足夠構成立體感
版主回應︰ 於 2011.03.20 12:48淺景深、中景深和深景深
這三者都是用來描述"景深"的深淺
一般來說
不會同時存在
鄭阿喜 於2011.07.23 19:02
sony_ 是否有生產 645 d 的數位單眼相機
版主回應︰ 於 2011.07.23 21:52sony並沒有生產中片幅的相機
即使是canon也是沒有中片幅的相機
畢竟鏡群是個問題
scolor 於2012.08.03 10:42
我認為這很明顯的,是645D比較好。
整體來說,大片幅的感光元件在光線的捕捉上比較完整,在對比度的呈現上也比較細膩。
而立體感是從光線的對比來的,我們在修照片時只要加強一點對比就會使立體感跳出來。(雖然加強太多又顯得假)
645D拍出來的照片在對比的細膩度上是比1Ds3來得優,感覺上畫質、立體感確實也好得許多。
版主回應︰ 於 2012.08.03 15:31這篇並沒有預設立場說到底是1ds3好還是645d來的好
寫這篇的主要目的是想說明二個
一個是立體感很可能說了很久結果大家的定義不同
另一個就是其實很多把ff立體感比較好掛在嘴邊的人
其實也未必真的看的出二者的差異...
就像文中所說的,我拿給身邊幾位一直把ff立體感比較好的朋友看過,統統在聽到1ds3是ff後
都選擇1ds3的立體感比較好,而不是選645d,而在告知答案後,不少馬上改口,剛沒看清楚,仔細看之後,645d的立體感比1ds3來的好很多...
scolor 於2012.08.03 18:31
嗯…了解!!
其實我主要想表達的是這樣…就以我自己學美術的觀點來看,立體感來自於光線明暗的對比,而非是可視景深淺不淺。
所以說,相機對於光線明暗對比的捕捉越細膩,立體感也越好。
版主回應︰ 於 2012.08.04 12:14差異真的是有
這篇的另一個目的
是讓新手多想想
ff有很大的優勢沒錯
但真的有沒有需要
有錢當然可以買ff
買到數位機背我也沒意見
但有人一個月也才賺2~3萬
買了相機拍不好
沒有找出問題
而是一直被網路上說用ff好
看人家用ff拍的很漂亮
而沒有去想人家的照片漂亮
是他光控制的好
構圖構的好
我就遇到一個月薪水才3萬初的人
連光圈快門都還搞不清楚
一開口就跟我借10萬
要買d700+24-70
因為d3100拍起來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