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鴝(雌) [英名]:Myiomela leucura [學名]:Cinclidium leucurum [科名]:鶲科 [別名]:白尾斑地鴝 [特徵]:體長16公分。雄鳥:全身大致為黑藍色,額及前頭兩側銀藍色;尾上覆羽及尾羽為黑色,尾羽外側基部白色;小、中覆羽銀藍色;臉、頸側、喉至前頸黑色,尾下覆羽白色。雌鳥:背面大致為橄欖褐色,尾羽外側基部白色;腹面大致為橄黃色;喉至前頸羽色略
白尾鴝(雌) [英名]:Myiomela leucura [學名]:Cinclidium leucurum [科名]:鶲科 [別名]:白尾斑地鴝 [特徵]:體長16公分。雄鳥:全身大致為黑藍色,額及前頭兩側銀藍色;尾上覆羽及尾羽為黑色,尾羽外側基部白色;小、中覆羽銀藍色;臉、頸側、喉至前頸黑色,尾下覆羽白色。雌鳥:背面大致為橄欖褐色,尾羽外側基部白色;腹面大致為橄黃色;喉至前頸羽色略
棕面鶯 [英名]:Rufous-faced Warbler [學名]:Abroscopus albogularis [科名]:鶯科 [別名]:棕面鶲鶯、棕臉鶲鶯 [特徵]:體長9公分,雌雄鳥同型。臉及額為橙紅色,頭頂紅褐色,頭頂兩側有黑色線條,喉至腹白色,喉部密佈黑斑,胸側稍黃,背、翼及尾為橄欖綠,眼黑色,喙及腳為橘黃色。 [習性]:中、低海拔相當普遍的留鳥,常活躍於樹林或竹林中上
小剪尾 [英名]:Little Forktail [學名]:Enicurus scouleri [科名]:鶲科 [別名]:小燕尾、烏白噹仔 [特徵]:台灣特有亞種,體長12公分。雌雄羽色相同,喙短先端尖細,棲息於山澗溪流地帶,常單獨或成對在溪流的淺水區石頭上活動、漫步啄食水棲昆蟲也會 在水 流湍急的峽谷地形覓食,或停棲在陡峭的瀑布區,停在石頭上時,常閃動著黑白相間形如剪刀的尾羽,所以
台灣藍鵲 [英名]:Formosan Blue Magpie [學名]:Urocissa caerulea [科名]:鴉科 (Family Corvidae) [別名]:長尾山娘 [特徵]:台灣特有種,體長約65公分。其中尾羽佔全長三分之二,嘴粗厚有力,先端微向下彎,尾部略長,大多上嘴基部與鼻孔間有剛毛覆蓋;食性雜食 性,陸棲性,警覺性高,主要棲息於樹林中,築巢於高枝上,雛鳥為晚熟性
高蹺行鳥 英名:Black-winged stilt 學名:Himantopus himantopus 科名:長腳鷸科 別名:黑翅長腳行鳥、長腳仔雞、高蹺鷸 特徵:體長32公分,腳細長且呈鮮紅色之涉禽。雄鳥臉部、頸部、體下白色,頭後與後頸顏色變異大,從全黑到全白都有,背部與翅膀黑色帶有墨綠色金屬光澤,腰部及尾羽白色,腳極為細長。雌鳥整體似雄鳥,但背部與翅膀為黑褐色且無金屬光澤。幼鳥似
斑馬鳩 [英名]:Zebra Dove [學名]:Geopelia striata [科名]:鳩鴿科 [別名]:和平鳩 [特徵]:體長約21cm,額頭、臉及喉部藍灰色,頭頂及頸部灰棕色;後頸有淺棕色及黑色相間的橫紋,胸前粉紫色,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背及翅膀淺棕色,胸、腹至腰部的兩側有黑白橫紋。 [習性]:食性以種子為主,亦食用昆蟲。每窩2顆蛋。 [分布]:泰國、緬甸南部、馬來西亞
紫鷺 [英名]:Purple Heron [學名]:Ardea purpurea [科名]:鷺科 [別名]:東方紫鷺、草鷺 [特徵]:體長79公分,體型高瘦,頸部和腳都很細長。喙腳黃色,頭頂黑色,眼至頸側為褐色,下頜至胸部為白色,有黑色縱紋,頭頂後方有延長的黑色飾羽。背部紫色,肩部褐色。幼鳥全身紫褐色。 [習性]:長滿濃密挺水植物的溼地出沒,牠的腳趾比相同體型的鷺科鳥類都來得長,因
紋翼畫眉 英名:Taiwan barwing 學名:Actinodura morrisoniana 科名:畫眉科 別名:台灣斑翅鶥 特徵:台灣特有種,體長18公分,嘴細,略向下彎。翼短、圓,腳、趾略長,強健有力。雌雄羽色相近。主要棲息於山區樹林中,喜鳴唱,不善飛行。喜於濃密樹上、草叢間活動。成 群穿梭於枝椏間,或攀附、倒懸於細枝上啄食小蟲。 習性:主要以寄生在樹皮裂縫
秧雞 [英名]:Water Rail [學名]:Rallus aquaticus [科名]:秧雞科 [別名]:普通秧雞 [特徵]:體長29公分。額、頭頂至後頸黑褐色,羽緣橄欖褐色;背、肩、腰、尾上覆羽橄欖褐色,綴以黑色縱紋。眉紋灰白色,穿眼紋暗褐色。飛羽暗褐色,初級飛羽上無白色横紋。外側翅上覆羽橄欖褐色,羽端微具白色斑紋或端斑。頦白色,頭側至胸石板灰色,兩脅和尾下覆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