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眼鵐(野鵐) 英名:Yellow Bunting 學名:Emberiza sulphurata 科名:鵐科 別名:野鵐、硫黃鵐 特徵:身長約14公分,雄鳥:頭部灰綠色,眼先黑色,眼周圍白色,喉部至下腹為黃色,腹側有橄色斑、背部為橄褐色,覆羽有白色羽緣。雌鳥:頭部為黃褐色,眼先非黑色,腹側斑點較淡。 習性:冬候鳥
繡眼鵐(野鵐) 英名:Yellow Bunting 學名:Emberiza sulphurata 科名:鵐科 別名:野鵐、硫黃鵐 特徵:身長約14公分,雄鳥:頭部灰綠色,眼先黑色,眼周圍白色,喉部至下腹為黃色,腹側有橄色斑、背部為橄褐色,覆羽有白色羽緣。雌鳥:頭部為黃褐色,眼先非黑色,腹側斑點較淡。 習性:冬候鳥
茶腹鳾 英名:Eurasian Nuthatch 學名:Sitta europaea 科名:鳾科 別名:普通鳾 特徵:明顯的黑色過眼線長達頸側,眼線下的頰及喉部白色。頭及背部為藍灰色,胸、腹部及脇橘色,尾下覆羽白色泛橘。飛羽及尾羽黑色。腳黑色,腳爪長而有力。 習性:大多獨自或小群活動,有時候會與別的鳥種混群活動。後腳趾特別長,
白喉笑鶇 英名:White-throated Laughing Thrush 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科名:畫眉科 別名:白喉噪鶥 特徵:體長28cm,頭頂至後頸栗紅色,背部大致為橄欖褐色;尾上覆羽羽色較淡,略帶紅褐色;尾羽外側末端白色,飛羽橄黃色;喉至上胸白色,甚為醒目,胸有一橄褐色橫帶;下胸至腹黃白色,尾下覆羽為灰黃色。 習性:在茂密的林木
灰林鴿 英名:Ashy Wood Pigeon 學名:Columba pulchricollis 科名:鳩鴿科 別名:山粉鳥 特徵:體長40公分,頭灰色,頸乳白色,頸背有鱗狀斑,身體石板黑色,胸部有綠色光澤,腹部灰色,腳紅色。 習性:生活於中海拔山區的針闊葉混合林及長綠闊葉林中。冬季時可能會降遷至平地。 2015.01 拍攝於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遊憩區
黃山雀(師公仔鳥) 英名:Taiwan Tit 學名:Parus holsti 科名:山雀科 別名:師公仔鳥 特徵:身長13公分,雄鳥頭上至後頸為黑色有冠羽,背暗灰綠色,翼羽黑色,羽緣藍灰。臉部及腹面為黃色,尾羽外側為白色,肛門周圍黑色,尾下覆羽白色。嘴、腳皆為鉛灰色。雌鳥除了下腹羽色較淡,肛門周圍不是黑色外,其餘與雄鳥相同。 習性:為台灣不普遍特有種。棲息於中海拔地區闊葉林上層中
松鴉(橿鳥) 英名:Eurasian Jay 學名:Garrulus glandarius 科名:鴉科 別名:橿鳥 特徵:身長約 33cm,身體棕褐色,飛羽黑色,肩部有藍色橫斑,尾黑色,有明顯的黑色嘴線,嘴粗厚有力,先端微下彎,尾部略長。 2014.12 拍攝於新北市鳥來區鳥來瀑布公園
戴勝 英名:Hoopoe 學名:Upupa epops 科名:戴勝科 別名:墓坑鳥、臭婆娘 特徵:全身體長約28公分。嘴細長,向下彎曲,基部肉褐色,先端黑褐色。腳鉛黑色。頭頂具有冠羽,冠羽末端黑色。上半身大致為棕褐色,下背黑、白(有時為棕、黑色)相間。肩羽到小翼羽棕褐色,其餘翼面為黑白橫斑相間的搭配(展翅時從覆羽到次級飛羽共有五條白色橫紋),初級飛羽黑色,近羽尖處有一明顯的白色
白鶴為台灣首筆記錄鳥種。 白鶴(亞成鳥)(Grus leucogeranus) 白鶴(學名:Grus leucogeranus),又稱西伯利亞白鶴(英文:Siberian White Crane)或雪鶴(英文:Snow Crane),是鶴科的成員之一。 白鶴是一種大型的水鳥,身長可達140厘米,重逾10公斤,形體比丹頂鶴稍大。 黑色的嘴喙、紅色的顏面、粉紅色的雙腳,以及展開翅膀時才看的
黃尾鴝 英名:Daurian Redstart 學名:Phoenicurus auroreus 科名:鶲科 別名:北紅尾鴝 特徵:體長15cm,雄鳥顏色較鮮豔,頭頂灰白色,臉黑色。背部及兩翼黑色,翼上有醒目白斑。胸、腹及尾羽為橙紅色。雌鳥頭、背、胸部及腹部淡褐色。兩翼黑色,翼上有醒目白斑。尾羽橙紅色。喜停於突出物,停棲時常會規律地擺動尾部。領域性極強,會攻擊車輛照後鏡中的影像。以小昆
鷦鷯 英名:Wren 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科名:鷦鷯科 別名:巧婦、山蟈蟈。 特徵:體長約10cm。頭部淺棕色,有黃色眉紋;上體連尾帶栗棕色,布滿黑色細斑;兩翼覆羽尖端為白色。 習性:活躍於高海拔地區,棲息於針葉林及草叢間,主食有嫩芽、漿果、昆蟲、草籽等。隱密不易見,繁殖期有強烈領域性,常發出婉轉的鳴聲。 分有:常於夏時生活在中、高山的潮濕密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