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士林區劍潭三界伏魔宮舉辦朝真禮斗法會.我剛好路過.見到如此場面.趕快回家拿起相機.拍些照片.大家瞧瞧.......
*位於林口鄉菁湖村的竹林山觀音寺,奉祀主神為十八手觀世音菩薩,香火鼎盛的林口竹林山觀音寺,廟方特別再廟前規劃了一座「竹林山寺公園」,若大的公園裡有著小橋、池塘、涼亭、以及成林的櫻花,而每當櫻花盛開的季節,遍佈的鮮紅花朵也將竹林寺佛教勝地的氣息襯托出另一種超乎自然之美。.....
*中正公園的最高點,有一座白色的觀音大佛像,22.5公尺高的觀音塑像內分五層,可登上鳥瞰基隆全景,是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在佛像的兩側,有兩頭巨大的金獅坐鎮,十分祥和莊嚴。而在佛像周圍也立了十八座羅漢的雕像,每尊表情、動作都不一樣,十分生動。 同時碰到基隆的大學生在此拍畢業照.大家以後各奔前程...
*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因供奉保生大帝吳本,俗稱「大道公」或吳真人,為醫神,廟由福建同安籍居民從白礁鄉分靈來臺。建於清嘉慶十年(西元1805年)佈局宏偉,有三殿,包括前殿、正殿及後殿。日人治臺,佔用甚久,嗣經地方士紳請願,始准遷讓。 民國6年重修,復其舊觀。民國56年再加修繕,,莊嚴華麗,具M末三殿式大廟之準典型。1917年大修時,大木匠由陳應彬與大稻埕郭塔對場興修,左右兩邊雕刻相異,為臺灣著名的
*士林慈諴宮位於士林區大南路八十四號,主祀天上聖母,創建於清嘉慶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年〉,原址在今士林美國學校附近。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由善信潘永清、潘盛清等,遷建於八芝蘭新街,為該街守護神。士林慈諴宮又稱士林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位於遠近馳名的士林夜市之內。慈誠宮的前身為1796年(清嘉慶元年)業主何錦堂獻地所建的廟,當時稱為天后宮。 1859年(咸豐9年),發生漳、泉械鬥,芝蘭街也
*內湖的碧山嚴是一個地名,因為有了溫室草莓(產季到五月底),而且蕃茄也很好吃,還有很美的白石湖吊橋,更有生態很豐富的同心圓生態池,還有夫妻樹呢,風景真是美麗.. 草莓我個人認為可能到了尾聲,量與質可能都不太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比較好;但番茄也可以採,也很甜呢∼ 情侶來這兒不錯,因為白石湖吊橋真美,橋身是紫色的,很浪漫;還可以看到夫妻樹及同心圓生態池,很有FU的感覺∼
艋舺,又稱文甲,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清雍正初年(1723),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地搭建茅屋數棟,販賣蕃薯為生而漸成小村落,稱為蕃薯市,由於當時平埔族人係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農產品與漢人交易平埔族人稱獨木舟為艋舺,此為艋舺地名之由來。 早年漢人前來台北部墾植,乃一Z煙瘴癘之地,俗諺「三在六亡一回頭,
*迪化街城隍廟已列為3級古蹟,位於迪化街1段61號。廟內主祀城隍爺、城隍夫人、及其隨護眾官。清道光年間由福建泉州同安人士奉迎來台,初祀於艋舺,咸豐3年(西元1853年)頂下郊拼事件中,廟宇毀於兵火,信徒捨身護送城隍金身至大稻埕,6年後集資重建於迪化街現址。 此外廟內也供奉月下老人,口耳相傳皆曰靈驗,神桌前供奉之訂婚禮餅從不間斷,據說此君每年最忙的時候是國曆2月24日西洋情人節,以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