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黑石鵖 [英名]:Pied bushchat [學名]:Saxicola caprata [科名]:鶲科 [別名]:小黑白 [特徵]:體長13cm,雄鳥身體煙黑,翼上條紋及腰部為白色。 雌鳥多具褐色縱紋,腰淺褐色。亞成鳥褐色而多點斑。 [習性]:喜乾燥開闊的多草原野。棲於突出地點如矮樹叢頂、岩石、柱子或電線,振翅追捕小昆蟲等獵物。雄鳥鳴唱或興奮時尾上翹。 [分布]:四川(西南
白斑黑石鵖 [英名]:Pied bushchat [學名]:Saxicola caprata [科名]:鶲科 [別名]:小黑白 [特徵]:體長13cm,雄鳥身體煙黑,翼上條紋及腰部為白色。 雌鳥多具褐色縱紋,腰淺褐色。亞成鳥褐色而多點斑。 [習性]:喜乾燥開闊的多草原野。棲於突出地點如矮樹叢頂、岩石、柱子或電線,振翅追捕小昆蟲等獵物。雄鳥鳴唱或興奮時尾上翹。 [分布]:四川(西南
[白堊地質自然景觀] 台南市龍崎區牛埔里有世界級的白堊泥岩美景,白堊土是一種微細的碳酸鈣(CaCO3)的沉積物,是方解石的變種。也就是白堊紀的地層。
鐵爪鵐 [英名]:Lapland Bunting [學名]:Calcarius lapponicus [科名]:鵐科 [別名]:鐵爪子、鐵雀、雪眉子 [特徵]:雄性成鳥(冬羽):眉紋沙黃色;眼先乳白色,有些標本栗黃;耳羽前半沙黃,後部黑色,一個白色塊斑緊接其後;頭部黑色,多由黃白和栗色羽尖所掩蓋;頸側栗赤色,具黃白色羽端;肩、背、腰和尾上覆羽雜以栗、黃和黑
楔尾伯勞 [英名]:Chinese Gray Shrike [學名]:Lanius sphenocercus [科名]:伯勞科 [別名]:長尾灰伯勞 [特徵]:體長29公分,是伯勞中最大的個體。喙強健具鉤和齒,黑色貫眼紋明顯,上體灰色,中央尾羽及飛羽黑色,翼表具大型白色翅斑。尾特長,凸形尾。 [習性]:常見於平原到山地、河谷的林緣及疏林地帶、尤以草地林地和半荒漠疏林地帶為多以及在喬
黃眉黃鶲 [英名]:Narcissus Flycatcher [學名]:Ficedula narcissina [科名]:鶲科 [別名]:水仙花鶲、黃眉彩鶲 [特徵]:雄鳥:頭、背至尾黑色,橙黃色眉線相當長,喉至上胸橘黃色,上腹部黃色,下腹部至尾下覆羽白色。翼上也有一塊大白斑。雌鳥:頭及背部橄褐色、胸灰褐色,腹部至尾下覆羽白色。翅膀顏色較暗,尾黃褐色,眼圈白色。 [習性]:為稀有過
橙頭地鶇 [英名]:Orange-headed Thrush [學名]:Geokichla citrina [科名]:鶲科 [別名]:黑耳地鶇 [特徵]:體長22cm,頭為橙黃色的地鶇。雄鳥:頭、頸背及下體深橙褐,臀白,上體藍灰,翼具白色橫紋(亞種innotata翼上無橫紋)。亞種 courtoisi,melli及 aurimacula 的頰上具兩道深色的垂直斑紋。雌鳥上體橄欖灰色。
土家族 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連地帶的一支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雲貴高原東端餘脈的大婁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萬餘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于湘鄂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地區。 根據中國大陸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土家族人口數為802.81萬人,僅次於壯、滿、回、苗、維吾爾族,在全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在湖南省264萬、湖北省218萬,重慶市150萬,貴州省143萬,還有散居
斑文鳥 [英名]:Scaly-breasted Munia [學名]:Lonchura punctulata [科名]:梅花雀科 [別名]:黑嘴嗶仔 [特徵]:體長12cm,雌、雄鳥羽色特徵大致相似,不易由肉眼分辨性別。體上面褐灰色。腰及尾上覆羽帶金黃色。腮及喉部赤褐色,胸及體側白色,有黑褐色箭頭狀斑,故名。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白色,嘴灰藍色,呈圓錐形,腳鉛色。 [習性]:平時以啄食
彩裳蜻蜓 英名:Variegated Flutterer 學名:Rhyothemis variegata arria 科名:蜻蜓科(Libellulidae) 別名:蝴蝶蜻蜓、花蜻蜓、斑麗翅蜻 彩裳蜻蜓的外觀: 這種獨特的蜻蜓,翅膀呈現黃色,有著許多不規則排列的斑紋,而腹部呈現黑色。蜻蜓科生物的獨特外觀-複眼,則是呈現紅褐色。雄蟲臉部上唇、上額、頭頂及身體具有青銅色光澤,其餘部位黃
中地鷸 [英名]:Swinhoe's Snipe [學名]:Gallinago megala [科名]:鷸科 [別名]:中田鷸 [特徵]:體長27~29cm,頭部中央冠紋、眉紋與頰淡黃褐色;背、肩和翼上覆羽黑褐色、黃褐色及黃白色組成斑駁;胸側、脅、腹側具褐色橫斑。腹部白色。尾羽具寬的棕紅色次端斑,端緣黃白色。飛羽黑褐色;小覆羽、中覆羽黃褐色,具黑褐色斑。 [習性]:棲於沼澤濕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