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尾就一直為偏頭痛所苦,頸部僵直、偏頭痛、合併血壓升高、失眠、不舉(左手不舉)、思考受阻。但儘管病痛纏身,還是趁著某些症狀比較輕緩的時間寫了一些東西。 但這半個月來,纏身數年的病突然間的減輕許多,幾乎與沒發病前一樣。高興之餘,享受著快樂的、健康的生活,卻不想寫東西。以前是半夜失眠,靠著寫點東西來度過漫漫長夜,現在一覺可以到天亮,反倒是沉浸在舒服的睡眠中而懶得當”鍵人
從2009年尾就一直為偏頭痛所苦,頸部僵直、偏頭痛、合併血壓升高、失眠、不舉(左手不舉)、思考受阻。但儘管病痛纏身,還是趁著某些症狀比較輕緩的時間寫了一些東西。 但這半個月來,纏身數年的病突然間的減輕許多,幾乎與沒發病前一樣。高興之餘,享受著快樂的、健康的生活,卻不想寫東西。以前是半夜失眠,靠著寫點東西來度過漫漫長夜,現在一覺可以到天亮,反倒是沉浸在舒服的睡眠中而懶得當”鍵人
如果可以,我想向SONY E系列要一支微距鏡。 SAMSUNG NX系列,在2010年就列出了它的LENS ROADMAP,明示2011年要出一支專用微距鏡NX60mm,而最終在2011年末也真的出了。SONY NEX系列除了早期的一支要長不長的E 30mm Macro之外,完全沒有出超過50mm的微距鏡,這使得以拍攝生態為樂的我,只能不停的透過轉接來用C
這台NEX-6因為是自己買的,所以可以比較好整以暇的慢慢用它。加上手中轉接環多到不知有幾款幾個,有時候其他的借測機子多,就會先把NEX-6冷落一旁,等借的拍完再來拍自己買的。 前些日子趁便宜,進了一個原廠的轉接環EA-EL2,這轉接環其實就是原廠為了將A接環的鏡頭接在NEX機身上。 本來已經有一款EA-EL1了,不過因為AF的效能太差(有些鏡頭甚至必須要MF
在繼續之前,先來想一個問題。 當你決定畫質是你今生攝影的最終救贖,這輩子大概就全幅才得以滿足你的攝影癮了。 好!~ 決定買全幅機了,這決定下得不突然,然後……….鏡頭呢?? 大三元??小三元?? 畫質雖然是你唯一的救贖,但如果你只是個週末攝影師,拍拍家人小孩外加出遊食記,如此而已。這樣的拍攝習慣,出
話說,上週一小A突然收到Sony 商企來信邀請我參加體驗會,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怎麼能錯過?? 當然馬上說好 !!!! 台北已經下了好幾個禮拜的雨了,反正也沒地方去,參加體驗會是在好不過的事情。又有吃又有玩,您說是吧? 體驗會是辦在某個精品館的某某咖啡廳,場地氣派,貴賓來頭也不小,最重要的是 ---- SONY 送東西一向很
談到這雙鏡組,除了E 16-50mm之外,另一支就是E 55-210mm OSS,這支我在第一次用的時候就覺得是支高反差的鏡頭,不是很銳利,但拍出來的影像會比較硬調。配合著雙鏡組買,價格大概8000台幣左右,要是單獨買就要上萬元了。 買NEX系列,圖的就是輕便+高畫質,所以要是有望遠端的強烈需求,建議還是選擇DSLR
當傳聞說SONY要改熱靴座的時候,我心裡就想 --- 這SONY總算是認清市場趨勢了。 電子大廠,搞自家規格是一種氣魄,但有氣魄是一回事,消費者能否接受又是一回事。 像是SONY以前自己搞的兩三種記憶卡規格,就從沒成為主流。做給NIKON那張高速卡,連自己的A99都沒使用,這不禁讓人為NIKON D4叫屈。(笑)
當初拋掉NEX-7的時候,曾經暗自發誓再也不要買SONY的機子,因為介面不親民又沒有標準熱靴座(小弟在使用NEX-7的時候,心裡不知道暗罵多少次SONY的工程師設計)。但曾幾何時,SONY似乎是聽到我的聲音了……..呵呵(狂笑中) ,NEX-6不但給了標準熱靴座,還簡化了操作的介面。這讓我對那堆轉接環又燃起了希望,當時可是花了我不少銀兩。
突然發現,SONY NEX 系統這一兩年在副廠的支援下,也快要形成一個聯盟了。 先是有Tamron 的18-200mm 的加入,後有SIGMA 19mm 及30mm 的參一咖。ㄧ個系統若是有T, S 這兩家鏡頭廠的支援,幾乎等同一個開放系統。 撇開NEX的轉接功能,就NEX完整功能的鏡頭群裡面,SONY自己出了幾支,但不知怎麼著,總感覺到原廠好像沒什麼鏡頭…&hell
個人覺得NEX-7的賣點之ㄧ,就在那個高解析度的EVF。 就原廠的資料來說 --- 2360,000 像素,0.5 吋,100%視野率。這是個相當不錯的規格,以現有的微單相機來說,固定式EVF裡面算是最好的。放大率只比1DS MK III 小一點,也比LUMIX G3大一些些。 實際使用起來,流暢度很高、畫質很細緻,幾乎跟OVF要差不多。 再來談轉接。 NEX系列是大家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