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文化特質: (一)紋面的藝術:除了美觀、避邪以外,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也是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 (二)精緻的織布藝術:以苧麻為原料、植物染料為主的泰雅族織布是原住民族中最善於織造藝術的族群。目前因毛線材料的便利性及色彩多樣性,許多族人都樂於使用,反而使傳統的原料逐漸沒落。 (三)浪漫的口簧琴舞:口簧琴為九族所共有,但能將它發揮得漓淋盡致並配上舞蹈表現男女情意的只有泰雅族。
泰雅族文化特質: (一)紋面的藝術:除了美觀、避邪以外,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也是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 (二)精緻的織布藝術:以苧麻為原料、植物染料為主的泰雅族織布是原住民族中最善於織造藝術的族群。目前因毛線材料的便利性及色彩多樣性,許多族人都樂於使用,反而使傳統的原料逐漸沒落。 (三)浪漫的口簧琴舞:口簧琴為九族所共有,但能將它發揮得漓淋盡致並配上舞蹈表現男女情意的只有泰雅族。
位於新竹縣峨眉鄉竹49鄉道,興建於1963年間美援時期的十二寮天主堂,是早期新竹教區所屬的教堂之一,由瑪利諾會的美籍神父馬覺民負責管理,在當時許多當地人可以從教堂獲取美援麵粉,進而聚集人潮,但隨著1965年華府停止對中華民國進行的援助貸款,1980年代之後,教會不再發麵粉,教友因此減少,教堂也逐漸荒廢至今。 採取西班牙式設計的十二寮天主堂,內部有許多長廊、數個連接的圓拱造型及大量鏤空的窗口,
北屯大坑風景區的祥順東路 浪漫情人橋以圓鋼管建成斜拱式的形狀,讓有情人沉緬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境。橋長約一百公尺,鋼管是以吊索懸吊於橋面,側看像一支巨型豎琴,呈現出動態美感。
三民蝙蝠洞 三民蝙蝠洞位於桃園復興五寮溪的溪谷間,因早期有許多蝙蝠居留而得此名。三民蝙蝠洞在民國二十年時被發現,目前洞內已無蝙蝠居住,只留下許多橢圓且密集的蝙蝠洞。 蝙蝠洞為寬敞的半月形溪谷,由步道入內大約需三十分鐘的時間。在蝙蝠洞前有一道清幽瀑布,瀑底潭水清澈透明,夏季時常有民眾到此做烤肉、露營與戲水等休閒活動。
基國派老教堂 建於民國52年,做為啟蒙與教化泰雅原住民的起點,「基國派老教堂」是一個相當有特色的建築,教堂座落於讀法阿(Tuba)部落內,是當時的部落長老發動族人自動自發所興建。 原本教堂屋頂採竹材興建,但因當時的防腐技術不足,五、六年後教堂就失修損壞,爾後在美國傳教士孫雅各牧師的建議之下,改採用蝙蝠洞一帶的溪河岸石興建,造就成今日堅固又有特色的樣貌。 設計師以「通往天堂之鑰」的理念設計
[白堊地質自然景觀] 台南市龍崎區牛埔里有世界級的白堊泥岩美景,白堊土是一種微細的碳酸鈣(CaCO3)的沉積物,是方解石的變種。也就是白堊紀的地層。
太魯閣族 傳統上,過去太魯閣族的男性,婚姻條件是獵首及具有高超的狩獵技巧(唯有已獵首過及擅於狩獵,男子才有資格紋面),其次是守規矩與心地好,有財產及身體強壯則是更次要的條件;女性的首要條件是會織布(女子會織布才能紋面,紋面的女子才算是美麗的),其次則為勤勞、會持家及心地好。而在男女關係之間,傳統祖靈的信仰及恐懼深植於人心之中,因此族人有著極嚴格的規範:不允許未婚的青年男女或已婚的人有越軌的行
「藝陣」為臺灣在地對藝閣與陣頭的併稱,源自於早期傳統農業社會,村庄內信眾於豐收季節與農閒時期,或為村庄廟會慶典的酬神及娛樂展演,表演形態簡單、貼 近庶民生活並種類繁多,其又兼具經濟互動、宗教祈福、娛樂社交、教育薪傳及社群組織等多項社會功能,故在臺灣有「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的俗諺。 傳統廟會陣頭行列-報馬仔、開路頭旗、宋江陣武術、婆姐陣、高蹺陣、舞龍、舞獅、跳鼓陣鑼鼓陣、三太子、大仙尪仔神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