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雉外觀上與環頸雉相當類似;主要差異以公鳥為例應該是環頸雉係自頸側至後頸有白色頸環,而高麗雉則是白色頸環無間斷的環繞著整個頸部.
帝雉,應是一般人最常見卻亦是最不容易見到的大型雉科野鳥! 壹仟元大超背面即是"帝雉"的圖案,想不常見皆難;然而其習活動於1500米以上之高山,若不上高山,想見牠則幾乎不可能! 目前鞍馬山林道47K有相當穩定的族群出沒,帝雉確已不像以往那樣神祕;然而拍鳥出始,為了見牠一面,需開拔至塔塔加,經由偽帳裡的長久等待方的以見牠一面, 雖然辛苦,但那時得到的快樂則是令人難忘的! 公鳥
竹雞,對他們的鳴聲異常的親切,因為國中以前每日醒來所聽到的第一個聲音,除了公雞鳴聲外,就是他們的"雞狗拐","雞狗拐"...了. 成鳥 幼鳥
聽到鵪鶉,一般人想到應該是那辦桌席上的鵪鶉蛋吧! 第一次在野柳聽到一位資深鳥友小聲的告知那陰暗的姑婆底下有鵪鶉時還有些半信半疑,鵪鶉怎可能是野生的,在野柳出現的野鳥大多以遷徙的鳥類居多,怎會有這種以大量產蛋著稱的蛋雞呢? 直到從層層細縫中找到時才知是自己孤陋寡聞了! 巧的是二個星期後野柳來了另一隻個體,同樣是鵪鶉這個體可就大方多了;當然是引起全省的鳥友齊聚野柳了.
小鵪鶉,因公鳥胸部羽毛呈現藍色光澤,又稱為藍胸鶉,是屬於雉科鶉屬的野鳥,身長僅12公分,較一般生產” 鵪鶉蛋”-身長約17~18公分的鵪鶉小上許多;按鳥書敘述,其分布地區廣及印度至菲律賓、南達印度尼西亞、直至澳大利亞、中國的廣大地區;但問問鳥人,實在沒有幾個可斬釘截鐵的回答其曾為牠們留下影像;主因台灣僅分佈於中南部,不善於長距離飛行、短距離速度卻又是出奇的快,待您有機會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