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小"字鳥名似乎皆較為隱密而難見,小鵪鶉=>小秧雞=>小綠鳩... 小秧雞就有幾次與之其失之交臂,直到去年底方於中部拍到一組連頭,身皆不完整的記錄版;不過還是印驗了常言的那句話:不是拍不到,應該只是時候未到;日前從南部回台北,尚在半途中即傳來關渡出現小秧雞消息,當然是加足馬力趕至現場! 多數時間均遮遮掩掩,不過等久了,偶可見其露出大半身覓食畫面!
有個"小"字鳥名似乎皆較為隱密而難見,小鵪鶉=>小秧雞=>小綠鳩... 小秧雞就有幾次與之其失之交臂,直到去年底方於中部拍到一組連頭,身皆不完整的記錄版;不過還是印驗了常言的那句話:不是拍不到,應該只是時候未到;日前從南部回台北,尚在半途中即傳來關渡出現小秧雞消息,當然是加足馬力趕至現場! 多數時間均遮遮掩掩,不過等久了,偶可見其露出大半身覓食畫面!
白腹秧雞,亦是台灣常見的普鳥;最知名者應是春、夏繁殖季節以規律的「苦哇、苦哇」或「苦哇苦、苦哇苦」的鳴聲,因此又有苦雞母之稱 成鳥,某些個體於繁殖季時嘴巴上端明顯偏紅 一般的個體 幼鳥
紅冠水姬應是台灣嘴普的留鳥之一,但繁殖季時為了爭奪心儀對象所呈現的各式場其實是滿有看頭的 追逐 對峙 爭鬥 紅冠水雞很少飛,但被逼急了,飛速還不慢 水上飄 一樣是對爪,鷹鵰是在空中,紅冠水雞除泥戰外,水上亦不含糊
董雞,因「董--董--董」鳴聲而得名,俗稱「田洞」,據悉早年四處可見,但因農藥而使其數量銳減,現已成為稀有的夏侯鳥; 初次見到這稀有的夏侯鳥是在近33~34度高溫的彰化田野,車內有那時年紀不大喜愛動、動、動的兒子,車外則有董--董--董的董雞,相當令人難忘的場景。
秧雞,身長約29 公分,體型略大於灰胸殃雞及灰腳秧雞,與此二者一樣腹部下有白色橫斑,惟背部佈滿黑色軸斑及紅嘴,嘴上緣黑色,係與前二者最大之差異!
灰腳秧雞,又稱為台灣大秧雞、白喉斑秧雞中型秧雞,體長約24公分,體型與灰胸秧雞相近,外型亦雷同,惟鳥如其名, 灰腳秧雞自然有著一對灰腳,除此胸前為栗紅色,應是胸前為灰色的灰胸秧雞最易辨識之處~ 與其他秧雞科的幼S咬一樣,灰腳秧雞幼鳥亦是黑嬤嬤的,若沒與親鳥在一起,還真的很難分辨!
灰胸秧雞,胸頸部鼠灰色,背部灰褐色,有白色橫斑,生性害羞的灰胸秧雞喜歡在濃密的草叢、稻田、甘蔗園活動,在台灣並不常見,習棲息海岸紅樹林泥灘地、水田、農耕地,捕食蟹、螺為主 但個人與牠們似乎還滿有緣的,曾多次與牠們不期而遇;這天目標鳥原不是牠們,但或許躲在車內未驚嚇到牠們,竟持續觀察牠們有10餘分鐘,最近時還幾乎無法對焦,搭配露珠未螁的草地場景,真是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