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塞拉耶佛市區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內戰的源頭。從字面上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那(簡稱波赫)似乎是由這兩個歷史地區結合所組成,實際上這個國家是由兩個政治實體所構成,一個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那聯邦(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另一個則是不在國名之中的塞族共和國。因為波赫是由三個主要民族: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Serbs)、信奉伊斯蘭教的波士尼亞克
進入塞拉耶佛市區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內戰的源頭。從字面上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那(簡稱波赫)似乎是由這兩個歷史地區結合所組成,實際上這個國家是由兩個政治實體所構成,一個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那聯邦(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另一個則是不在國名之中的塞族共和國。因為波赫是由三個主要民族: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Serbs)、信奉伊斯蘭教的波士尼亞克
波士尼亞之泉(Vrelo Bosne)是波士尼亞河的源泉之一,我們在此小歇片刻,搭乘馬車緩慢駛向塞拉耶佛市區。 ROMANCE葡萄酒莊,距離莫斯塔爾老橋約莫10分鐘車程。 先參觀葡萄酒窖。 接著到品酒室品嚐在地的葡萄酒。 在酒莊附設的餐廳享用排餐。 酒莊周圍環繞著葡萄園。
越接近塞拉耶佛,越能感受的戰爭摧殘下的近代史,莫斯塔爾(Mostar)是守橋人的意思,橫跨內雷特瓦河上的老橋原建於1566年,全部以石塊搭建,全長28公尺,高20公尺,在當時規模令人驚艷,卻在1993年波赫戰爭期間被完全摧毀。現在的橋樑是在2004年重建,莫斯塔爾老橋和附近的舊市區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下榻莫斯塔爾的Hotel Mepas,飯店就位在娛樂、購物極為便利的市中心。
穿越位置險峻的檢查哨,我們進入此行的第四個國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沿著特雷比什尼查河前進,首先抵達山頂的Hercegovačka Gračanica修道院,俯瞰特雷比涅小鎮美景。 午後繞行科托灣後,一路北上。 即將進入谷歌街景地圖上幾乎空白的國度-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進入赫塞哥維納東南部小鎮-特雷比涅(Trebinj
科托古城(Kotor)位於科托灣的最深處,早在1979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今天也將繞行峽灣,一睹聖石女士島(Lady of Rock Island)與聖喬治島(Island of St. George)的雙子島風采。 離開布德瓦,特地向南行駛一段,一訪蒙特內哥羅境內的私房景點。 一窺被暱稱為公主島的聖斯蒂芬島(Sveti Stefan Island),這座佔
離開美麗的杜布羅夫尼克,我們繼續往巴爾幹半島南方前行,進入蒙特內哥羅,因為Montenegro字面上是由monte(山)與negro(黑)所組成,所以中文又名「黑山共和國」,直到2006年才宣布獨立,目前已是歐盟與北約的會員國。巴士在科托爾峽灣的最窄處卡門納里港(Port of Kamenari)搭乘渡輪到對岸的Lepetane,可以省去繞行峽灣約1小時的車程,直接抵達海濱渡假勝地布德瓦(Bu
「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被譽為“亞得里亞海的明珠”(The Pearl of the Adriatic),是15天行程中唯一的二連泊,想必精采可期~ 「杜布羅夫尼克」位在克羅埃西亞南端的飛地,是熱門的度假勝地。我們即將連住兩晚的President Valamar Hotel,坐落在杜布羅夫尼克西北濱海區,號稱飯店每個角落都能欣賞到壯麗的海景,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搭乘纜車從Srđ山頂居高臨下,飽覽杜布羅夫尼克的全景後;下半場將回到古城區逐一踩點,見識這座中世紀因海上貿易而繁榮,並得與威尼斯匹敵的城邦。 舊港碼頭及背後的古城區,重現拉古薩共和國的時代風華。 通過跨越護城河的木造吊橋,從城牆的東門-普洛切門(Ploč Gate)進入古城區。 即使海上交通繁忙,海水仍然清澈見底,相
網路搜尋“Best Things to Do in Dubrovnik”,「城牆」(City Walls)幾乎是杜布羅夫尼克旅遊清單上的No.1。下午海上巡遊遠觀城牆後,當然得親臨體驗這項深受遊客青睞的活動~ 從碼頭走回大街,方濟各教堂和修道院旁邊的通道就是城牆入口。 在漫步城牆的壓軸大戲前,先去參觀無論從山頂或海上眺望,都相當顯著的地標,先賣個關子!
若說杜布羅夫尼克好比“亞得里亞海的明珠”,那麼入夜後熠熠生輝的夜明珠,就更不能錯過了! 環繞城牆一圈下來,等待天黑之際,終於可以悠閒的逗逗古城貓兒~ 黃昏時分的史特拉敦大道(Stradun)。 方濟各教堂和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的古老建築群,還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及藥房。 藥房的歷史可追溯至1317年,是歐洲現存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