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每年從農曆3月19日開始,展開五天的廟會慶典活動,以迎接媽祖的聖誕。 最熱鬧的當屬頭二天的繞境活動,部分商家準備了大量鞭炮,以禮炮迎接聖轎,即所謂的炸轎。 北港炸轎已被列為國家無形無化資產,與鹽水蜂炮、台東炸邯鄲,並稱為台灣三大砲,也都是獨具特色的民俗慶典活動。 上午在麥當勞看到已化奘的小朋友,在等待著藝閣的出發。 分靈的宮廟回來謁祖進香,也帶來熱鬧的陣頭。 首次見
北港朝天宮每年從農曆3月19日開始,展開五天的廟會慶典活動,以迎接媽祖的聖誕。 最熱鬧的當屬頭二天的繞境活動,部分商家準備了大量鞭炮,以禮炮迎接聖轎,即所謂的炸轎。 北港炸轎已被列為國家無形無化資產,與鹽水蜂炮、台東炸邯鄲,並稱為台灣三大砲,也都是獨具特色的民俗慶典活動。 上午在麥當勞看到已化奘的小朋友,在等待著藝閣的出發。 分靈的宮廟回來謁祖進香,也帶來熱鬧的陣頭。 首次見
燒王船意味著送走瘟神與災厄,祈求國泰民安。 每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新北市淡水區油車口忠義宮,都會有燒王船的送王祭典,聚落居民都會很虔誠地挑飯擔來祭獻,場會相當隆重。 竹架祇紮的王船雖然不大,卻是北部地區少有的王船祭典。 福菜裝飾的釣魚人,意味著福蔭有餘吧。 小而精美的王船。 粉墨登場前,先看看訊息囉。 退駕的乩童。
新裝大拜拜的官將首繞境,拍了六年的中港區,今年改拍沿革最久新莊區。 雖然沒有五位成員陣容壯觀,然而在別具文史特色的廟街繞境,也頗有可看性。 可惜當日間歇性的滂沱大雨,搞得狼狽不堪,沒有拍到繞境結束就離開了。
三個月前,友人小雨藉由遊艇停泊竹圍港的地利之便,得知竹圍海福宮將首度舉辦祈福海祭活動。 當天剛好碰到休假,就找幾位朋友一同前往拍攝。 雖然天侯及海況都不錯,然而小型遊艇卻很容易受漁船航行激起的波浪影響。 出海拍攝的影片,大部份都是搖晃得很明顯,看了就有點頭大,實在不知要如何剪輯。 拖了二個月,經小雨詢問拍攝效果,只好湊合著交個作業囉。
北港的繞境炸轎拉開了媽祖誕辰慶典的序幕, 連續二天,招呼着神轎、神將、神偶的鞭炮,少說有數千萬之多, 小鎮上煙硝瀰漫,也印證着北港居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 首次見識了北港炸轎,果然是眼界大開。 鞭炮炸響憾動人心,路旁隨處可見堆積如山的炮屑。 途中碰到北港南陽國小三太子社團,活潑可愛的小朋友讓我印象深刻。 在休息時還特別演出一段讓我拍攝,可惜所處巷弄太過狹小,
供奉清水祖師的三峽長福巖,每年農曆正月初六祖師爺誕辰慶典,總會有眾所矚目的神豬獻祭。 在不算大的廟埕,擺放著十頭神豬花車,已是擁擠不堪,另有幾組嗩吶鑼鼓競相演奏,尤其過分的是都還架上擴音喇叭! 近年飽受動保團體抗爭的神豬比賽,主要是飼養及宰殺方式不人道。 這種算是靜態展示的廟會,卻是參雜着如此擾人的高分貝噪音,對於遊客而言,可真是精神虐待啊!
首次拍攝三峽神豬獻祭,雖然還蠻順利,心情卻有點沈重。 近年遭到動保團體質疑的神豬競賽,在實際拍攝之後, 還是覺得從飼養、宰殺到獻祭裝飾,實在都有些不近人道之處。 在宰殺時刻意避開,實在不忍面對神豬活生生地被刺殺。 果真具有仁者襟懷?還是受到儒家「見其生不忍見其死」的荼毒太深了?
淡水油車口燒王船是北部少有的王船祭典,今年正好碰到週日, 以地利之便,雖是小型廟會,拍攝者之多本是可以預期的。 為了取得較佳拍攝效果,幾位同型好友也都各顯神通。 卡住最前端位置,只為避免人頭遮擋畫面,然而迎面的炙熱,卻只能勉強忍受, 哎,上回拍攝小琉球王船祭後,好不容易再長出的手背汗毛,這回又幾乎被燒光了。
日前遭受祝融之災的青山宮,年度的靈安尊王誕辰慶典還是如期舉行。 由於廟宇前電部分燒毀而封閉,只好在廟前搭設臨時神壇作為廟會儀式之用。 連續二年拍攝都碰到下雨,昨晚天氣倒還不錯,就約智仁在夜裡下班後前往。 暗訪的進廟會拖到很晚,本是可以預期的,不料卻搞到凌晨三點才結束。 意外的是拍照與看熱鬧的人都還不少,為了這年度盛事,偶爾熱血爆肝一次又有何妨!
拍攝口湖水狀文化祭之前,曾經找過相關資料,大部分都提到在道光25年的颱風引發海嘯,造成六、七千人死亡。 心中卻仍存疑:地處偏遠的口湖鄉在清代時期居民能有多少,卻能在168年前一次水患中造成數千人死亡? 作人文調查時,最為困擾的是很多沒有書面記載可稽,大都僅能依據口述資料,然而口耳相傳的結果卻是往往加入主觀推論,甚或誇大渲染。 就目前找到的較為可信的資料:雲嘉地區最早開港的是嘉義的笨港,後因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