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 CANON 器材,心裡會有一種"幹"。前一代機皇,卻打不過這代入門機的"幹"。 我手上的CANON 550D是妹夫不要的機子,我收來拍拍雜事,550D算算也是2010年初的機種,跟CANON 1D III (2007年)相比,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的產品。 差個3年,550D除了螢幕好過1D III ,其他沒有一樣條件勝過1D III,但我把
玩 CANON 器材,心裡會有一種"幹"。前一代機皇,卻打不過這代入門機的"幹"。 我手上的CANON 550D是妹夫不要的機子,我收來拍拍雜事,550D算算也是2010年初的機種,跟CANON 1D III (2007年)相比,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的產品。 差個3年,550D除了螢幕好過1D III ,其他沒有一樣條件勝過1D III,但我把
前一篇是在暗黑的秀場,這次想說趁著周末,搭配CANON 1D III 機身把這隻砲扛去動物園試試。 Canon 1D III 是我垂涎許久的機子,之前用過1 D MK II N, 感覺還不錯,想說1D III 應該會更好。 初步試用結果,除了感到螢幕解析度太低,無法真實的反應拍攝結果。AF的效能也不如想像中的好。 這或許是幾年來用慣了微單,看著各廠微單一直改善成長,如今回頭去
這次表弟又釋出一堆器材,其中一台機身CANON 1D III 以及兩支鏡頭 - CANON EF 70-200mm F2.8L IS (小白IS 第一代)跟這支SIGMA 120-300mm F2.8 APO EX DG OS 這次要用的就是後者。 先就落落長的名字解釋一下SIGMA原廠的代表意義 - APO - ELD、FLD、SLD等等特殊低色散玻璃2枚以上採用。
前陣子買了兩支NEX接環的ZEISS鏡,其實自己對廣角的需求並不高,只是一時鬼迷心竅才會兩支都買了。 八月初的一次日本行,原本是沒打算帶這支出門的,後來想想,買了不用也可惜,所以就順道帶著NEX-6一起去日本溜了幾天。 NEX-6是最近買的二手,理論上應該買A6000才對,但上次的試用覺得A6000相較於NEX-6並無太大的進步,有些硬體甚至是退步的,所以轉頭去二手市場
美國紐約攝影器材名店B&H,前一陣子舉辦幾乎是買一送一的ZEISS Touit 鏡頭特價,雖說仍然要課營業稅但還是比國內買雙鏡要便宜多多,感謝腦筋動得快的網友,林口有合宜住宅,我們有合宜器材.......(笑) 這兩支鏡頭是 Planar 32mm F1.8 及 Distagon 12mm F2.8,雖然是日
MF、固定光圈、輕微週邊失光、解像力也不怎樣......你會覺得這支到底是出來作啥? 但最近對焦距離0.8m,可以用到1:2的微距能力,僅僅是一個馬克杯的大小就可以擁有等效600mm的鏡頭。對m43的用家而言,如果你是真的業餘或是專業打鳥族,會需要一支高解析度的"砲管"以滿足野外打鳥所需,否則一般拍拍小物、食記、野外走走的m43用家,很少需要等效600mm的鏡頭。 But
A12 M 模組用的是APS片幅的感光元件。但為何用LEICA M接環? 個人推想是該卡口的鏡後距是手動鏡頭裡面最短的,M接環的鏡頭小巧又精緻,MF鏡持續生產中,大小跟模組比較合。其它接環的鏡頭都已經電子化,要轉接不容易。 而且跟LEICA M沾點邊總是比較光彩且具價值感。 不過,LEICA M鏡雖多,價格也是貴得嚇人,這根本不是一般受薪階級買得起的。不管幾枚玉、幾個頭,掛上LEICA 或是
我常笑說,現行(未停產或是剛停產的)的攝影器材,只要有耐性,沒有買不到二手的。 等效600mm的反射鏡對我來說其實很少用到,上回買了PANASONIC 100-300mm 還擺在防潮箱裡沒用哩! 原因也是太大支,耍弄起來就覺得有點吃力。 話說最近在二手市集看到這支,雖然不太用到,但覺得價錢還可以就買了。 來看看它的鏡頭參數,它是可以當微距鏡用的
這支是CANON FD時代的百微,發表在1979年,最大光圈僅有F4。 FD時代,焦段100的鏡頭有好幾支,但僅此一支標示Macro 而且可以拍到1:2。 看一下它的資料,鏡片組合5片3群,光圈葉片6,跟現在動輒十幾片鏡片又有圓形光圈的”數位化鏡頭”相比,當然規格遠遠落後。 但以一半的鏡片數可以達到現今百微的光學表現,仍然令人肅然起敬。 這次
這支實在有夠大的,紮實的鏡身,份量很夠。 由於很早以前就想試試645或是67鏡頭轉接在數位機上的效果,所以確定買得到轉接環之後,就去二手市場撿了一支回來。 鏡頭焦段120mm,若是在135全幅上,依舊是等效120mm,裝在D7000上當然就乘以1.5倍,所以就是等效180mm光圈4的微距鏡。 轉接在D7000上,觀景窗出奇的暗,在弱光環境中只能勉強靠移動鏡頭來對焦。整體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