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是號稱CANON APS-C鏡系裡面的窮人三寶之一。本來價格還不錯的,後來因為市面上數量多了就變得賤價。 這支是三支EF-S鏡裡面最難改的,打開後接環看就知道,canon很奸巧的設計一個不合常理的長鐵片包覆電子排線繞進凸出的鏡尾接環內部,要把鐵片切掉0.5公分並重新包覆排線,才能順利切掉EF-S的鏡尾。 這支出了2-3代,不管是哪一代,都可以切掉鏡尾處理,並安全的接
這支是號稱CANON APS-C鏡系裡面的窮人三寶之一。本來價格還不錯的,後來因為市面上數量多了就變得賤價。 這支是三支EF-S鏡裡面最難改的,打開後接環看就知道,canon很奸巧的設計一個不合常理的長鐵片包覆電子排線繞進凸出的鏡尾接環內部,要把鐵片切掉0.5公分並重新包覆排線,才能順利切掉EF-S的鏡尾。 這支出了2-3代,不管是哪一代,都可以切掉鏡尾處理,並安全的接
今天要分享的是右邊那支 - CANON EF-S 18-55mm IS 這個焦段CANON前前後後出了四五種版本,從最早的無IS版到IS+STM版,是第一支EF-S鏡頭。CANON打的如意算盤是不讓它被用在全幅機上,所以即便它光學表現不錯(抗耀稍弱),你也別想讓它插上FF機身。 小A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把它"切尾"了,而且是一次成功沒有失手。 前前後後有償無償的幫
這隻鏡頭入手非常久,但因為廣角不是小弟的愛用鏡頭,所以一直沒有拿出來用。 這支鏡頭價錢普普、表現普普,就是一支普普的超廣角鏡頭。我一直想把它的尾端切掉,像EF-S18-55 IS那樣,用在全幅機。 總算,最近閒一點、身體好一點,就去隨便撿了一台6D。想要重新試試一些EF-S鏡頭用在全幅機上的效果。 5D4開賣了,網路上6D、5D3非常多。撿一些低快門數的6D正是時候。 先卸
之前入手過EOS M,還買齊了所有的EF-M鏡頭以及閃燈、轉接環。 無奈EOS M實在太廢了,使用上完全沒有CANON 那種快狠準的FU,所以單機身隨便賣一賣,把鏡頭留下來等新機身。 後來EOS M3推出,在台北CANON中心試用了一下,覺得"稍堪告慰"、"似乎可以買",但眼見價格居高不下,也就一直拖著拖著想等它掉到合理價位。 無奈的是,EOS M3價
這隻鏡頭當初2013年發佈的時候是跟著6D一起出的,單售價格還不低,但隨著拆KIT賣之後,價格就慢慢下滑。命運有點像EF24-105L。 小A手上有隻EF24-105L,但常久以來一直拍不出甚麼心得,這次表弟清庫存,把這隻EF24-70 F4L丟出來,我就順勢接手,把EF24-105L 拋售掉。 這隻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有個MACRO的切換鍵,也就是在70mm端可以切換微距
一月初的一次香港出差採訪,原本想帶G5X 去試試,至少當個備機。後來因為之前的實際使用感覺並不好,所以就把它排除在工作機的名單中。 一般好天氣或是戶外拍照G5X其實還不錯,後來去看台北車展的時候,就順便測手機 nexus 6P 跟這台幾乎算專業DC的 G5X。 ↓ 光線充足的戶外,感覺還好。 ↓ 室內展場拉高感光度後(約
原本計畫中並沒有要買這台,因為去CANON 中心試用感覺有點小台,不是很好握。 不過,器材就是這樣,緣份到了,天時地利人和,不入手都有點對不起自己.........價錢可以就買吧。 看一下Micro SD卡與機身的比例就知道這台有多小,這台吃的是一般SD卡,而不是Micro SD。 PowerSh
原本我已經不再買DSLR(單鏡反光機)的。 原因很多,主要是因為反光鏡機的AWB不夠準、移焦、體積大與反光鏡音太明顯。 其中移焦與體積大 - 是我遇過最無法接受的。我想稍微有點攝影資歷的,對C / N牌早期移焦的事件應該記憶猶新。反光鏡機會移焦多半是反光鏡惹禍,原因就是對焦機制的公差與耗損,還有邊緣對焦點宿命般的不準焦。 個人的親身經歷是CANON、Nikon、SONY 三家機身都遇過移
在買下一整個套組之後,又去二手市場撿了一支 EF-M 55-200mm STM。 這支活脫脫是EF-S 55-250mm IS STM的翻版,只是更迷你。 官網上的鏡組結構,用了一片UD鏡片+一片非球面鏡片。 對焦非常靜肅,可能是搭配的EOS M太鳥,長焦段AF有點力有未逮,可能也是進光量變少而拖慢反應速度。 小A在去香港的時候,除了E-M5 MK II之外也帶了E
小A許久以前寫過EOS M的試用,那約莫是2013年7月時候的事兒。那時剛好是EOS M第二版韌體更新的時候。整個AF速度有顯著提升。 從來就覺得CANON 要做無反微單絕對不是難事,因為CANON DSLR的LV AF的速度從550D以後就有顯著改善,不做微單或許只是CANON慣用的"擠牙膏"商業手法。 過年前覺得EOS M的價格應該差不多到底了,終於去敗下一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