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蝶(Acraea issoria formosana) 蛺蝶科,翅膀表面橙黃色具細緻的褐色線紋,翅緣具褐色邊,上有白色圓形或三角形的斑點,翅腹面淺黃色,脈紋清晰,翅緣具黃褐色的斑紋。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食草為蕁麻科之木苧麻、苧麻、水麻、水雞油等,又名苧麻蝶,成蟲常見於寄主植物及空曠的芒草上飛行,喜歡群聚營生。產卵近百顆的卵,體力耗盡後直接掉落溪谷裡。
細蝶(Acraea issoria formosana) 蛺蝶科,翅膀表面橙黃色具細緻的褐色線紋,翅緣具褐色邊,上有白色圓形或三角形的斑點,翅腹面淺黃色,脈紋清晰,翅緣具黃褐色的斑紋。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食草為蕁麻科之木苧麻、苧麻、水麻、水雞油等,又名苧麻蝶,成蟲常見於寄主植物及空曠的芒草上飛行,喜歡群聚營生。產卵近百顆的卵,體力耗盡後直接掉落溪谷裡。
燕行鳥 [英名]:Oriental pratincole [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 [科名]:燕行鳥科 [別名]:普通燕行鳥、土燕子 [特徵]:體長22公分,體上暗褐色,胸腹部橘色,下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繁殖羽時嘴基部紅色,喉部乳黃色,外緣黑色;非繁殖羽時,嘴基部暗紅色及喉部乳 黃色消失。腰部及尾羽白色,尾羽末端黑色並有明顯分叉。 [習性]:於旱田、草叢、草
泰雅族文化特質: (一)紋面的藝術:除了美觀、避邪以外,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也是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 (二)精緻的織布藝術:以苧麻為原料、植物染料為主的泰雅族織布是原住民族中最善於織造藝術的族群。目前因毛線材料的便利性及色彩多樣性,許多族人都樂於使用,反而使傳統的原料逐漸沒落。 (三)浪漫的口簧琴舞:口簧琴為九族所共有,但能將它發揮得漓淋盡致並配上舞蹈表現男女情意的只有泰雅族。
白鶺鴒 [英名]:White wagtail [學名]:Motacilla cinerea [科名]:鶺鴒科 [別名]:牛糞鳥仔、灰背眼紋鶺鴒 [特徵]:體長約19cm,整體白色、灰色、黑色相間的鶺鴒,台灣有兩個較常見的亞種:白面亞種(M. a.leucopsis)雄鳥頭後到背部、翼及尾羽均為黑色,體下除胸部中央黑色以外,其餘部分均為白色;雌鳥似雄鳥,但背部鼠灰色。灰背眼紋亞種(M.
灰頭麥雞 [英名]:Grey-headed Lapwing [學名]:Vanellus cinereus [科名]:行鳥科 [別名]:跳行鳥 [特徵]:體長36cm,頭灰色,肚白色,嘴黃色但嘴尖反而係黑色,紅色的虹膜,有一條黑色寬胸帶。飛行翼面有明顯黑白帶同褐色配搭。夏羽上體棕褐色,頭頸部灰色,眼周及眼先黃色。兩翼翼尖黑色,內側飛羽白色。尾白色,具一闊的黑色端斑。喉及上胸部灰色,胸部
劍行鳥 [英名]:Long-billed Plove [學名]:Charadrius placidu [科名]:行鳥科 [別名]:長嘴劍行鳥 [特徵]:體長20cm,眼先、前額基部黑色,有一白色條帶橫於額前。耳羽黑色或黑褐色,白色的眉紋延伸至眼後。完整的白色頸圈與頦、喉的白色相連。胸前的黑色或黑褐色胸帶較寬,且一直環繞至頸後。 [習性]:出現於河口、水田等泥灘濕地,喜隱伏於田埂休息
斑背潛鴨 [英名]:Greater scaup [學名]:Aythya marila [科名]:雁鴨科 [別名]:鈴鴨 [特徵]:體長45公分。喙灰色,先端黑色,腳黑色,眼黃色,飛行時可見寬而明顯的白色翼帶。雄鳥繁殖羽頭至頸部為暗綠色並帶有光澤,背部白色具黑褐色細 紋,胸部為黑色,脅、腹部為白色,尾上、下覆羽為黑色。雌鳥全身為褐色,頭部顏色較深,喙基部內側周圍為白色,腹部白色,尾上、
黑頸鷿鷈 [英名]:Black-neck Grebe [學名]:Podiceps nigricollis [科名]:雁鴨科 [別名]: [特徵]:體長31cm。下嘴略上翹,繁殖羽頭至頸黑色,眼後有橙黃色飾羽。非繁殖羽頸灰褐色,頰白色範圍較角鸊鷉小。 [習性]:於沼澤、池塘以及湖泊或有覆蓋物的溪流。 [分布]:分布於歐亞中部、南部、非洲、北美洲西部以至中